第0222章 東方教主(第2/2頁)

隆慶開關以來,明朝大量商品出口西方,以低廉的價格換回來大批白銀,因此大明成為世界白銀最大的流入地。

面對瘋狂湧入的白銀,帝國的管理者們卻沒有與時俱進,他們對於貨幣的管理手段十分落後。

羅啟南說道世界各國的金銀比價都在1∶10以上,即一兩金子換至少十兩白銀。

而在明朝,因為官方貨幣並不承認金銀,所以金銀的兌換主要是民間自發形成,兌換比在1∶5.5-7之間,大概五到七兩銀子就能兌換一兩的金子。

兩者兌換的差價十分明顯,存在投機空間,因此大量外國商人將白銀運往明朝換購黃金,通過這種手段毫不費力的賺取超額利潤。

這個“套匯”利潤是驚人的,如果將澳門每年流入中國的白銀全部套匯的話,就相當於那些投機倒把商人每年憑空從中國套走五百萬左右的白銀。

當然,事實上不可能有這麽大規模的套匯空間,魏公公私下估摸從事套匯業務的商人每年頂多能套走一兩百萬兩。

不是這些西洋商人不想套走更多,而是當下大明的民間兌換業務還比較零散,沒有形成整體,因此單家的兌換能力並不強。

而且這個時代的兌換業務不像後世那麽發達,在哪個櫃台一辦就可以,而是要奔波不同的地方,時間上就限制了大規模兌換套現的可能。

好比澳門教會匯到南堂的那筆三萬五千兩的匯銀,就不是一次直接匯入京師,而是經廣州商行先兌,再由揚州中轉,最後是在京師承兌。前後一共是三家錢莊參與此業務。

“教會有沒有從事套匯?”公公對此很有興趣。

羅啟南才剛來東方一年多時間,對此倒不是太清楚。

熊三拔來的時間早一些,所以有過聽聞,說是在華耶穌會確有人員從事這方面的買賣,但怎麽操作,都是誰辦的他就不清楚了。

“大主教閣下如果想知道這方面的事,可以派人去澳門了解。”熊三拔道。

魏公公不置可否,讓熊三拔將匯到的五萬兩準備好,他過兩天派人來提走。對此,熊三拔沒有意見,因為之前郭居靜已經告訴他大主教閣下需要銀子打動大明皇帝的心,以求能夠說服大明皇帝派出皇軍征討正在迫害天主教徒的反動日本幕府。

“以後不要叫我大主教,叫我教主。”

魏公公正色道,殷殷看著熊三拔,“熊,南堂這裏要作為天主教中國化的試點,中國是東方之重,京師則是中國之重,我謹以東方教主的身份授予你京師天主堂主一職,盼你能夠牧靈福傳,將上帝的事業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