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2章 變法走不能,那就維新嘛(第2/2頁)

毛士龍接著又介紹了魏公殖產興業的幾項內容,如魏公提倡要引進西洋人的一些先進技術和設備,不但要聘請西洋技師到大明來,大明也得派學生到西洋各國學習考察,從而互利互惠,合作雙贏。

“重工業和輕工業要迎頭並進。重工業為國家力量象征,輕工業為人民幸福安康之象征。”

“魏公親手創辦的江南海事特區正在召開第一屆紡織品大會,這個大會對於整合和推進我朝對外貿易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以後這種我朝工藝品的交流會、展銷會要多開,不但要讓我朝各地商人們參加,也要讓蒙古、朝鮮、倭國、安南等國,以及西洋諸國都來參加。”

毛士龍頓了一頓,深情道:“魏公說,我們大明雖然富有,人口多達億兆,人材多如牛毛,但絕不能盲目自大,更不能閉門造車,要百花齊放,要揚長補短,這樣我們才能永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巔峰啊!”

“魏公果是高瞻遠矚,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是我輩拍馬也不及啊!”孫必顯動情說道。

就在眾人紛紛歌頌魏公時,有一個聲音冒了出來:“毛兄似乎少說了一件事。”

“噢?楊文弱指的是哪一樁?”毛士龍朝楊嗣昌微微點頭,目光問詢。

楊嗣昌笑了笑,道:“我記得魏公公在文集中還說咱們大明得加強勸農工作,要使農耕和農牧結合,建立一套完善的體系加以管理。如果這套體系能夠建立,我認為其功用不亞於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建立。”

毛士龍沉默了一下,道:“是啊,這個體系和過往只知按丁收稅、放養式的勸農政策大大不同,我之所以未說出來,便是因為這個體系建立的關鍵在於清查丁口,而這一點卻是極難辦的。”

“清丁便是要那些士紳的命,他們如何會答應?朝中那些大小黨臣們又哪個願意支持?”

眾人都是進士出身,如何不知清丁之厲害。

大明在冊人丁不過六千多萬,可任誰都知道實際人口遠超此數至少三四倍。但這些不在冊的人丁卻並非逃冊,而是正大光明的以“投效”名義充入了士紳名下為佃戶,官府也無可奈何。

“國家想要富強,再好的舉策也要有人去做,但要是動士紳的利益怕是難以達成。”

“是啊,自古變法多難,我等皆是微吏,無有重臣,魏公又是內廷中人,能做局部事卻做不得全局事,想要殖產興業強國富國富民,又不能變法,難啊。”

“變法走不通,咱們可以維新嘛!”

魏公公笑呵呵的進來,“耄年被病,豈可贊維新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