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7章 公公思想最閃亮(第2/3頁)

魏公公當然不會聽郭七癩子的話,他對他這位七舅姥爺那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若沒有七舅姥爺當年的大包大攬和大吹牛皮,他魏家軍也不會一下就招進上千家鄉子弟來,從而奠定了今日皇軍的基礎。

恨的是郭七癩子的思想跟不上時代,腦子裏依舊是從前老派的一套,軍事指揮能力也是差的一塌糊塗。

要不是還指著這老小子替自己穩住當年那一票拉人頭產生的千戶、百戶、總旗們,將台灣警備師團給自己擴充壯大,走上正規化,魏公公早就讓這老小子提前退休了。

不沖別的,就沖“二呆子”,公公也得恨啊?

苟富貴,勿相忘,這理沒錯。

但陳大王可是把他老兄弟給宰了的。

這麽一比,公公心多好?

當年潘寡婦那麽坑他,他老人家也不過是請弟兄們嫖了她一百次而矣,沒要人命。

對郭七癩子,公公那真是仁至義盡,任誰也挑不出理來。

當然,有鑒於台灣警備師團的中高層將領大多是肅寧出來的,政工軍事能力都欠佳,所以魏公公要求蔣西鳳必須將參謀優秀人員派至警備師團,使得警備師團能有一支優秀的參謀隊伍。

據蔣西鳳說,現警備師團的參謀人員已經發揮巨大作用,如正在台南部署的“滾桶三層封鎖戰術”,就是由一名叫石大原的年輕參謀提出的。

公公指示——“對年輕人要用,對年輕人中的優秀者要大用,要放開手腳讓他們做事,不要弄什麽條條框框。”

在這一精神指示下,台灣警備師團的年輕參謀們已然成為師團一股清流,極具有力量的清流。

“對外治理新思維”在台灣的有效落實,使得台灣政權得到鞏固,也使得大量台灣百姓服役參加皇軍,不但補充了皇軍的兵力,還分化了當地人,使得他們沒有能力聚集起來反抗。

新思維政策實際是建立在魏公公於萬歷四十五年六月在《皇明日報》發表的《如何有效落實陛下開海大政》文章之上。

在這篇長達五千余字的文章中,魏公公首次提出帝國應將實際控制版圖之外的土地交給願意對外開拓的臣民手中,讓他們為帝國守邊的同時積極對外再開拓。

這個臣民無論勛貴、官僚、平民,哪怕流民、罪犯,只要有志於皇明海事開拓事業,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皇軍的大力支持和保護。

魏公公認為,在足夠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為了獲得新領地,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和財源,帝國的臣民們一定會以極高昂的信心和積極性投身海事大業。

這樣不僅能有效解決國內土地兼並、天災導致糧食減產的大問題,還能促進商品流通,提高國庫收入。

魏公公寫道允許對外開拓臣民組建私軍,允許他們建立城池堡壘,允許他們開拓農田礦場,在稅收上給予最他們最大的優惠,將極大提高帝國邊境的安全。

這一政策一旦能夠全面性推廣,也將極大提高皇明對外部世界的認知,探明外部敵人的虛實和地理環境,從而能夠料敵先機,制敵於國門之外。

除此之外,文章中魏公公還鼓勵通婚。

“對非帝國臣民的異族,我們要盡可能的融合他們,可以采用通婚這一辦法滲透他們的族群,瓦解他們的族群。

當然,這種融合必須始終堅持以我為主,以漢為主,否則,便不是我們融合人家,而是被人家融合我們了。”

胡化漢,是為漢;

漢化胡,是為胡。

現實條件下,能夠大規模和當地原住民融合的只有皇軍官兵了。

皇軍官兵來源復雜,除少部分主動投身軍旅的有志青年外,大多是因各種原因,甚至是俘虜、被流放的罪犯。

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年輕的男性。

公公不止一次對身邊人說道,他這輩子除了要帶領皇軍為皇明奮鬥終生,更要給皇軍官兵們一個溫暖而有保障的家。

可以大多數官兵的條件,他們在家鄉很難娶到合適的媳婦,畢竟皇明百姓骨子裏還是認為文貴武賤。士兵們除非建功立業當上軍官,生活條件和外界觀感才能好些。

但在新征服區,這些普通的士兵就是以征服者的面貌出現,十分的高貴,他們有條件娶到媳婦。

魏公公已經發出指示,要讓皇軍官們都娶媳婦,為大漢民族在新區域開枝散葉。

他強調:“人口,只有人口才是一個國家穩定的象征;只有人口才是一個國家繁榮和昌盛的象征;只有人口,才是一個國家強盛的象征;也只有人口才是一個民族哪怕亡國也能得到再次重生的保障!”

“菊字二號”密令,魏公公已經簽署,這份密令全文只有一句話——“各級軍官必須努力為部下謀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