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2章 常石鎮倭事件(上)

倭酋太子家光欲和談,公召對必須無條件投降。

家光不允,再遣使,謂幕府可向皇明稱臣納貢,並與大明和親,輸銀百萬,以為兩國萬年友好。

公允,令被圍倭軍放下武器,可全其性命。

家光疑詐,公手書賜之,稱可結兄弟之盟。

家光遂消疑心,攜眾來歸。

巳時,聯隊長真田進言家光部皆幕府旗本子弟,不可留。

公復慮許久,出鶴音,謂:“爾等自辦。”

末時,事件發生,倭兵5800余被誅。

史稱常石苑鎮倭。——節選自《東瀛秘档》

……

萬歷四十七年一月,京都很冷,冷到大小河流都結了冰。

德川家光的投降讓魏公公松了口氣,因為如果這個家夥如果負隅頑抗,還是讓皇軍很費周章的。

時間拖得越久,事情就會有不確定性。

畢竟,德川秀忠如何能眼睜睜的看著兒子被皇軍所擒呢。

對於家光所提出的妹妹和親一說,公公嗤之一鼻:早幹嘛去了?

十一二歲的小姑娘,無論如何是激不起公公的任何征服欲的。

皇軍是正義之師,公公也是帝國形象代言人,自然不可能做出什麽背信棄義的事。

所以,他命人好生安置德川家光和其部將領們,稍後,又親自去看了看投降的日軍。

巡視過程中,參謀們分析了日軍最大的弱點,那就是他們無法承受過多傷亡。

通常傷亡才達一兩成,日軍就會潰散。

用李炎昭的話講,倭兵無法持久,畏死,給皇軍提鞋都不配。

公公對此一笑了之,事實上現在的日本軍隊真的很差勁,可能是受戰國時代的影響,通常死個幾十人就宣告戰鬥結束。

整個戰國時代及至現在的德川幕府時期,日軍的大小戰鬥都是典型的“村落群架”,往往幾百人的傷亡就決定了一場戰役的走向。

奠定德川家康一統日本的關原合戰,東西兩軍出動了超過十萬人,兩軍傷亡也不過兩成左右。

這一戰,已是日本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了。

拿德川家光這些番方兵來講,先前三山木一帶的大戰,皇軍事後清掃戰場不過才搜檢出七百多具屍體,傷亡比只占番方兵的十分之一乃至更少,可就是這樣番方軍便崩潰,讓人嘆為觀止。

而在常石阻擊戰,皇軍一個中隊兩百多人就生生頂住了幾千日軍,最終迫使他們不得不投降,也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聞了。

“缺少信仰的軍隊比之烏合之眾強不了多少。”

英雄小島被公公下令埋在常石苑,士兵們從周邊的村落中尋到了一口棺材,公公含淚親自擡棺將這位皇軍英雄埋葬在了生前戰鬥所在。

根據日本民族的習俗,公公破格賜予小島“鬼之半藏”英雄稱號,並改常石苑為小島縣,以告慰英雄在天之靈。

軍事方面,近衛師團長曹文耀已經率領兩個聯隊北進,以攻擊姿態做防禦事實。

兩場大戰下來,第一軍上下也是筋疲力盡,減員不少。

損失最大的步兵第一聯隊陣亡官兵600余,最少的第六聯隊也陣亡了100多。

自津市登陸以來,皇軍已經犧牲了3000多名將士,這些烈士的魂靈永遠的留在了日本。

公公已經下令在奈良建立國之大社,以供奉在日陣亡皇軍將士的牌位,使得他們能有萬年之香火。

工兵聯隊的火藥器械也消耗很多,整體上第一軍雖然官兵鬥志仍就昂揚,但在軍事物資上已成強弩之末,這對於即將進行的對京都總進攻產生了不利影響。

好在,左右兩側的有喜支隊和學文支隊進展順利,陸續報捷,很大程度上分散了第一軍面臨的壓力。

情報顯示,為了避免回關東的道路被皇軍攻占,德川秀忠不得不分出了相當一部分精銳軍隊阻截學文支隊。

參謀長官蔣西鳳分析,德川家光的投降將是對幕府最沉重的打擊,很有可能迫使幕府分裂。

公公當然希望能夠快速平安的攻占京都,但具體部署上他老人家是不會亂幹涉的。

此前,聯合艦隊已向江戶方向移動,參謀長官沈有容組織了一支陸戰部隊在江戶沿海地區進行了襲擾,讓江戶城的貴族們如驚弓之鳥。

害怕明軍會攻占江戶的幕府留守官員們幾乎是一日三報,請求大將軍能夠回軍。

這也加劇了追隨德川秀忠前來京都的一些藩領的疑慮。

利益角度上,江戶才是他們權力的來源。

京都是真的可以放棄的。

受皇軍攻擊京都及奈良之戰的勝利影響,各地倒幕軍現在如雨後野草般生機盎然,在復興社組織下,倒幕軍到處襲擊幕府的輜重隊伍,有的甚至攻占城池斬殺幕府委任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