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7章 你一路來,我也一路去(第2/2頁)

魏良臣點了點頭,杜松在宣大那邊打蒙古人厲害,所以那幫韃子都叫杜松為“杜太師”,打起仗來那是真的不要命。

“這麽說來,杜總兵現在當已從撫順起程越過五嶺關到渾河了。”

魏良臣命人取來地圖,王體乾從沈陽過來花了三天時間,杜松是提前一天走的,那麽從時間上算,杜松的大軍此刻應該到了渾河岸邊。

而渡過渾河後就是建州的戰略要地界凡城,此地是防守黑圖阿拉的咽喉要塞。界凡城北,便是渾河東岸的吉林崖,為界凡第一險要之處,界凡城南為紮喀關,為界凡另一處險要之地,紮喀關旁蘇子河對岸是薩爾滸山。

所以,只要杜松過河,就意味著大戰打響。

不出意外,另一路劉鋌部現在也應該渡過渾河,魏良臣給楊鎬的信中再三請求楊鎬命令杜松部和劉鋌部會師薩爾滸,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奴爾哈赤的八旗主力就將在薩爾滸一帶和明軍兩路重兵交戰。

而那時,也是第五路軍直搗黑圖阿拉的良機。

送走王體乾後,魏良臣以大明遼東鎮守太監名義派人催促已至平安道北的朝鮮軍隊加快行程,同時命已經抵達朝鮮北部協安區的討奴聯軍主力迅速渡過鴨綠江。而抵達義州這邊的聯軍則加緊休整,補充軍械,隨時待命北上。

兩天後,出了一個插曲。

北上援救範渾部的賀世賢派人押回了兩個建州使者。

據這兩個建州使者說他們是奉汗王之命攜帶重禮到朝鮮去的,原因是希望朝鮮方面能對這次明金戰事持觀望態度,不要出兵幫助明朝打金國。

魏良臣回憶了下,似乎在這次大戰開始時,朝鮮的光海君的確遲疑過,後來還是怯於明朝壓力才派姜弘立出的兵。

“奴爾哈赤果然是個人傑啊,這個時候都不忘做外交工作,看來他也在擔心朝鮮從他的東面打過來。”

魏良臣沒有為難那兩個建州使者,命人將他們遣回,同時讓二人給奴爾哈赤帶了一封書。

信中只一句話——“你一路來,我一路去,狹路相逢勇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