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1章 遼東大捷 萬歷掃穴(第2/3頁)

沒了讓人厭惡的醉駙馬在,幾位東林黨人自是放開說話。

魏大中感慨道:“鄭妃只要不賴在乾清宮,天塌下來都無妨了。”

楊漣連連點頭:“是啊,當初聽說鄭妃和陛下同起居,我就擔心有一天會禍起內宮,現在看來,孫公公和皇後娘娘有先見之明,他們是在為國家做一樁了不起的大事,是匡扶社稷的功臣啊。”

眾人越說越高興,如今擺在他們東林黨人面前的兩個大難題,或者說兩座大山相繼被移開,豈能不喜之若狂。

當下,幾人便是連幹了幾碗喜酒。

不過,左光鬥接著卻說了一個喜憂參半的事。

喜的是東宮如今可以問政,隨著皇帝病情的加重,用不了多久東林賢人們肯定會有出頭之日。

憂的是,隨著皇帝的病危以及平奴戰事的不順,朝廷眼下實際處於半癱瘓狀態,東宮收拾起來談何容易。

“這朝堂上的事不要緊,要緊的是遼東啊。陛下讓殿下問政,我看就是把遼東這爛攤子扔給殿下,殿下要是做不好,恐怕事情還會有反復。”

左光鬥言外之意眾人都能明白,某種程度上,皇帝的確是在考較東宮的本事。

遼事,就是太子殿下的考卷啊。

“我等須得助殿下平了遼事,給陛下交一個滿意的答卷,如此,才真正是高枕無憂啊。”魏大中贊同左光鬥的意見。

汪文言沉吟片刻,告訴眾人太子殿下回到東宮後,曾與王公公說起殿下囑咐,其中最主要確是遼事。

“陛下意殿下可起用熊廷弼接替楊鎬經略遼東,說此人有幹材……”

汪文言話還沒說完,就被楊漣打斷了,他急道:“不行,熊廷弼是楚黨,用不得!”

汪文言忙道:“熊廷弼是楚黨不假,可於遼事他也是在行的,前些年他便在遼東任過巡按,曾上書參過李成梁輕棄寬甸,如今關外大軍連敗,是得找個人接替無能的楊鎬,要不然遼事糜爛,於殿下而言不是好事,我看起用熊廷弼可以。”

“熊是楚黨,楚黨乃奸黨,遼事國家大事,豈能讓奸黨小人去處置!”楊漣堅持己見,他平生最痛恨的就是奸黨,如今眼看著東林賢人要得勢,豈能叫一個奸黨小人去任遼東經略。

左光鬥和魏大中都在思索起用熊廷弼是否可行,齊國元是王安私宅掌家,朝廷上的大事輪不到他插嘴,只能聽貴人們說。

“大洪,你要知道,陛下雖病重,但卻非病危啊。”

汪文言不得不提醒性子執拗的楊漣,要是遼事繼續糜爛下去陛下卻沒有駕崩,那太子殿下怎麽跟陛下交待呢?

左光鬥微微點頭,認為是應該以國事為重,以太子大事為重,便勸楊漣:“大洪,我看熊廷弼可以。再說,不讓熊廷弼去,我們當中誰能去?”

真說起來東林黨內,還真沒有如熊廷弼一般熟悉遼事,且能勇於任事的人。

汪文言苦笑一聲,道:“杜松、馬林二路大軍都敗了,這會關外怕是人心惶惶,莫說熊廷弼了,這個時候但要有人放言敢去遼東,都算有膽識的了。”

“要不,便讓熊廷弼去吧。”左光鬥也是這個想法。

楊漣卻搖了搖頭,道:“怎的就要用他一個奸黨了,我東林黨內有現成之人可用。”

“是誰?”

汪文言和左光鬥不約而同問道。

“不是旁人,就是福清相公的弟子,右參議王化貞。”

楊漣說的這個王化貞是萬歷四十一年的進士,由戶部主事轉右參議,曾分兵駐守廣寧。當時蒙古炒花等部落酋長想要南侵,王化貞便安撫他們,炒花部落遂不再南侵。後來楊鎬復出遼東巡撫,狠狠的打擊了炒花部落。

“王化貞久在遼東,又威震過蒙古人,怎麽也不比熊廷弼差吧。”楊漣對自己提出的這個人選很是有信心。

汪文言有些棘手道:“王化貞是可以,但大洪要知道,那熊廷弼是陛下屬意之人,若殿下不用他,怕陛下那裏也不好交待。”

楊漣眉頭微皺,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太子現在只是問政,可不是親政。他思來想去,道:“那好,殿下可以起用熊廷弼接替楊鎬為遼東經略,但我黨同時保薦王化貞為遼東巡撫,如此一來不使楚黨借熊之經略做大,二來也可以讓王化貞牽制熊廷弼。”

“這倒也是個好辦法。”

左光鬥和魏大中、汪文言商議後,同意按楊漣所說向太子殿下進言。

“好了,今日接連兩喜,又為殿下解決了遼事大難,是不是該不醉不歸啊?”魏大中端起酒碗笑道。

“應該,太應該了!”

眾人齊聲而笑,正欲舉碗時,街道上忽有呼聲傳來,遠遠聽去似在叫嚷什麽:“遼東大捷,萬歷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