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0章 閣下,請正義的進軍吧!

公公擅妥協,但卻不擅軟弱。

自始至終,他老人家的目標都沒有變過。

唯一的區別只不過是在軟弱與強硬之間選一個合適的點。

北京城紫禁城發生的事情,公公知道的並不比楊嗣昌少,甚至知道的更多。並且,早在三個月前,他就已經做好中宮賓天的準備。

誠然,公公不敢舉兵造反,因為他缺乏大義。萬歷末年的大明,無論是民心還是軍心亦或士心,都不是崇禎末年可比的。

公公也不允許自已成為挑起帝國內戰的元魁,更不允許帝國的京畿精華地區毀於自已所燃起的戰火之中。

那麽,公公就必須要有大義。

而唯一能給予公公大義的,這普天下只有兩個人。

一是皇帝,一是皇後。

在皇帝病重得無法理事,甚至生命只能靠參湯吊著的時候,皇後就成了公公唯一的寄托。

後予我大義,我予後堅強的大盾。

當前局面看著貴妃娘娘再次回到了萬歷身邊,但病重的萬歷還能想起給貴妃戴上鳳冠?

公公前世的歷史已經明明白白的告訴他,貴妃沒能戴上鳳冠。但萬歷又確實留下了冊立貴妃為後的遺詔,可惜,沒有人執行先帝的遺詔。

這個“沒有人”包括了北京城所有人。

所以,公公現在必須趁萬歷未駕崩前給貴妃娘娘戴上這頂鳳冠。如此,他才能獲得他想要的大義。

於公,如此。

於私,更應該如此。

原本,關東大演習的進習將有力的提高並保障貴妃的地位,但是,事情似乎有了變化。

京中傳來的可靠消息表明,朝廷中的一小撮人正在研究如何解除魏公公的兵權。

禦馬監提督太監劉吉祥在皇後賓天的次日便被司禮監假東宮名義削去了提督一職,同時禦馬監的監督太監也由司禮秉筆梁棟兼任。

這兩個動作點到了要害,因為皇帝親軍名義上是歸禦馬監提轄。

也許,在這些陰謀者眼中,只要罷掉了魏公公的兵權,貴妃娘娘便再無依仗。

王化貞從八裏鋪帶入京的“只知有軍部,不知有朝廷”本來性質就很嚴重,但經過有心人的加工之後,已然變成了只知有軍部,不知有皇帝。

再加上皇帝親軍大演習期間對關門的封鎖,不止薊遼總督感到疑慮,兵部感到不安,內閣那裏同樣也是困惑重重。

沈陽的遼東經略楊鎬兩個月前曾上書提起將組織平奴兵馬進行武訓,但那份奏疏中此事並非重點,因而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

現在兵部最不放心的就是,為什麽皇軍的大演習要放在山海關,且距離山海關是那麽的近。

薊遼總督汪可受已經調集了他所能調集的所有兵馬往關門趕,目的就是防止那支由太監帶領的大軍會突然破關而入。

然而事實上,不管是兵部還是薊遼總督衙門,卻沒有幾個人相信魏太監會公然帶兵造反。

他們擔心的是皇位的更叠。

如果不是皇後娘娘突然賓天,事態也不會向著最惡劣的方向滑去。

有軍隊支持,若再進一步為皇後,東宮還能是嫡子嗎?

大明立儲向來只講嫡長制,嫡在前,長在後!

京中的謠言和各式傳聞已經漫天飛舞,洛陽福王府周圍的暗探比往日多了無數。

所有人的心都在揪著,以致京師明面上仍在有條不紊的辦理著皇後娘娘的喪禮,但所有人卻都心不在焉。

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山海關。

倘若單單是嫡,有百官的強烈反對,有東宮在位從無差錯在,鄭貴妃想要換儲難度不亞於當年爭國本。

可有了軍隊支持,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更叫百官著惱的是,成國公朱純臣等一幫勛臣不知道收了鄭家多少好處,竟然站出來幫助鄭家。

英國公張惟賢已經私底下召見京營將領,將一些他認為不太可靠的軍官都撤換了。

幾十年沒有打過仗的京營也被迅速動員起來,兵仗局和工部的火器都發了下去。

只是,這些極易引起京師恐慌的動作都在私底下進行。

不得不說英國公的確沒有辜負皇帝對他的信任,他也著實繼承了英國公府的治軍本領。

在他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調整下,北京的安全變得更加可靠,也讓東宮和內閣踏實下來。

現在,可能京師在等一個確切的信號。

東宮希望盡快解決,但真的沒有理由,並且京師方面也不敢做出太過刺激平奴大軍的事情。

不管怎麽說,這支大軍始終還是皇帝的軍隊。

對魏良臣罪狀的搜集已經持續多日,萬惡不赫的魏太監小時候偷馬騎,如潑皮似的在街上尋釁都被搜羅了,更不提對東林書院以及南都勛貴的蠻橫打壓,以及背著朝廷私調親軍開釁藩屬,逼迫藩王的大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