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興?衰?(第4/6頁)

另外,占領城市的維修過程中我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大部分的物資價格都不準。每件材料的價格我們都做了小小的改動,本來這點改動不算什麽,可是你要想到,這次修理的是整個印尼所有的城市,這麽多城市所消耗的物資是無法想象的。每件材料我們只撈一分錢,最後的數字也大的嚇人。玫瑰偷偷的告訴我這一項我們竟然賺了兩億多水晶幣,真是過癮啊!

等我們把所有消耗都清算出來之後,總款項的那個帳戶內就只剩九百多億了。而我們行會已經先得到了二百多億的資金,去掉我們行會真正消耗的部分,本行會實際進帳五十七億多。雖然消耗比較大,但是剩下的九百多億純利潤也是很可觀的。

按照事先說好的,我們行會作為牽頭的行會提供了大量物質基礎,作為領導行會我們可以提取純利潤的百分之八作為抽成。結果這九百多億又被我們弄了73億多。剩下的八百多億開始按照貢獻劃分,這個部分就開始出麻煩了。

貢獻值比較籠統,雖然系統記分不容質疑,但是有些分數的比例大家意見不能統一。最後我們開始使用表決制,一邊表決一邊商量。

我們行會作為領頭的行會,這個貢獻值當然排第一。但是有些行會認為我們的戰艦不該記分。這些行會的意見是,我們的戰艦是以租賃的方式參戰的,大家在毛利潤中已經為此支付了租金,所以最後的積分不該把軍艦也算在內。可是我們行會的人認為戰艦畢竟是我們行會的,雖然是租賃,但是參戰是事實,這個分還是要算的。最後大家吵了半天決定折中一下,戰艦的功勞不算分,但是戰艦上的本行會玩家和NPC都要記分,否則這些人不等於白打仗了嗎?

好不容易結束了爭論大家開始分割資金。本行會從這八百億中直接獲得了二百三十億,別的行會去分那剩下的部分。玫瑰統計的結果是,這次戰鬥本行會的純利潤收入是377億水晶幣。不過這次我們買了幾個城市,蘇門答臘島上的加蘭城(印尼原丹戎加蘭)、奇襲城(印尼原北幹巴魯)、法師城(印尼原特拉奈普拉)、淩之城(印尼原巨港)、純之城(印尼原巴東)我們都買了下來。另外,我們把龍目島上的馬塔蘭買了下來,現在這個城市被改名為哨兵城。龍目島就這麽一個城市,我們買下來之後整個島都成了勢力範圍。我們買這裏是有目的的,美國人買了附近所有的城市,要是我們不在中間夾一個城市,將來這裏就徹底變成美國領土了,到時候我們想過去都要繞好大一圈。

除了這幾個城市我們還把原來的巨港也就是我們的淩之城外側的那個島整個買了下來。這個島卡著淩之城的海上出入口,要是丟給別人,就相當於在家門口安了個定時炸彈,所以一定不能放過。這個邦加島上一共兩個城市,我們買下後幹脆把兩個城市合並成了一個,反正島不大,幹脆把整個島改成了一個城市。新城市就叫邦加城,用原本的島名命名。

這些城市和島嶼總共用掉了二十億水晶幣,其中一半都用在了加蘭城,這個地方位置太特殊,誰都想要,結果價格抄上了天,差點沒買下來!

總的來說這次是大賺,但並不是說什麽都不用擔心了。我們還要注意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將要發生的復仇之日。我們開完會都已經是周五的淩晨了,復仇將在三十幾個小時之後開始,能頂的過那次大爆發才算是真的成功。

我們早就知道有這麽一次復仇行動,所以準備的相當充分。阿修福德從我這裏得到的消息,當然也提前做了準備。周五清晨開始我們向這些買了城市的行會兜售各種防禦武器,德國人弄來的主要是炮,我們的以各種動力設備為主,美國人則是賣槍,反正大家各有各的發財門路。

在拍賣之前我們就已經通知了各個行會有這麽一次反擊,但是我們並沒有說的很嚴重,主要是擔心影響拍賣價格,不過現在我們可是抓緊宣傳這次如何的危險,反正已經賣過了,我們可不管退貨。

那些行會知道要發生戰爭,現在又看到我們賣武器,當然是拼命的買了,而我們當然是在旁邊拼命的數鈔票了。

雖然我們趁機賺了不少錢,但是防禦還是要進行的。由本行會牽頭,向各個行會提出了聯合反擊的策略。因為這些城市並不是同時占領的,所以印尼NPC報復的時間肯定也不一樣,我們打算按照先後排個順序,哪個行會遭到襲擊我們就支援誰。爭取在後面的城市開戰前把這邊先搞定,然後大家一起跑到下一個城市去防守。這樣我們就可以始終保持自身的力量高於NPC的力量,成功的可能自然就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