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第2/3頁)

跨入指揮塔後我首先便用一記小型等離子球轟掉了通往下層的樓梯,這樣下面的人一時半會就上不來了。接著我走到了操作台前,簡單的看了下操作台,然後直接擡手彈出一根刃爪將操作台上的蓋板切開,然後收回刃爪伸手進去直接把整個面板掀了下來。

沒有上面那層塑料面板的保護,下面的電路系統便完全呈現在了我的眼前。找到控制鍵的連接線路,然後我從脖子後面拉出了自己的數據接口將其往線路上一按。數據接口前端的萬用連接器瞬間展開,無數根金色的絲線一般的東西瞬間便全部插入了導線內部,跟著我的視線中便呈現出了一副操作界面。這是這艘導彈艦的控制系統界面,依托電子腦的轉接與我本身大腦的強大運算能力,戰艦上的計算機系統僅抵抗了一秒不到便被徹底攻陷,現在整艘戰艦都處於我的控制之下。

作為一種新式戰艦,導彈艦的指揮控制系統相當先進,理論上它只要十幾個人操作就可以達到最大戰鬥力,我現在接管中央控制電腦後等於就是一個人在操作整條船。

在我的眼前,一張虛擬的操作屏幕上,整艘船的立體框架圖正顯示在那裏。隨著我的意念移動,三維圖像迅速動了起來。其中的船尾發動機被紅色選中,然後旁邊彈出了操作彩單,光標迅速移動,菜單上的最大動力輸出被選中,然後我便感覺船身猛地一抖開始往前躥了出去。之後我迅速在三維圖中選中船舵並將其以一個類似於汽車速度表一樣的扇形刻度盤獨立顯示在了我的視線區域的左下角,通過隨時調整這個刻度盤我就可以控制戰艦按我的需要進行移動。

操作導彈艦動起來之後我又迅速的選中了船身武器菜單,然後將目標分類調整到了反艦狀態,接著用光標一下將彈出來的所有導彈編號全部選中。瞬間,導彈艦頂部的甲板就仿佛自動天窗一般向中間收攏了起來,露出了下面一排排的垂直發射裝置,跟著整個發射艙內的所有代表倉儲模式的綠燈都跳成了代表發射狀態的紅燈。

完成這一部操作後我又迅速用自身數據鏈請求連接龍緣的衛星,並通過衛星將附近的其他美軍戰艦的坐標全部下載並分別輸入了所有導彈的數據庫中。這個過程本來如果是人工進行的話,每次一般只能操作一枚導彈,而且大約要十秒左右才能搞定一枚導彈。不過因為我的生物電子腦實際上比較類似計算機,所以這個過程我只用了有秒不到就完成了,而且是給所有導彈全部輸入了信息。

在搞定了數據信息後我直接便選擇了確認發射,然後趕緊拔掉數據接口從墻上的大洞中跑了出去。此時外面已經是一片火焰升騰,整艘導彈艦上有一大半區域都在噴火,那是眾多導彈一起發射的結果。不過我現在可沒空管這些導彈,而是迅速張開翅膀並啟動背後的推進器跟著那幫導彈一起飛了起來。

就在我跟著那幫導彈一起飛起五六米之後,那些導彈便開始不再跟著我垂直向上飛,而是忽然各自轉向朝著自己的目標飛了過去。

這一大群導彈數量足有上百枚,要是全部命中的話估計美國人的航母編隊就剩不下幾條船了。當然,這些導彈是不可能全部命中的,美國人的戰艦都有自動攔截系統,雖然不能說百分百攔截率,但擋住一大半是肯定沒問題的。不過我也不傻,不會給每艘船分一枚導彈,那樣的話估計這堆導彈頂多能命中一兩發就不錯了。

我采用的方法是多枚導彈對準一艘船的飽和攻擊法。美國人的戰艦上一般只有五到六個攔截點,如果導彈全部來自一個方向的話,那麽最後只有三到四個攔截點可以起到作用,而如果按照兩枚導彈對應一個攔截點的話,只要發射八枚導彈攻擊一艘船,基本就能保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概率命中有枚,而以現代反艦導彈的威力,只要有一枚命中,那除了戰列艦和航空母艦之外,其他船只至少也得是個癱瘓的命。

“攔截,攔截。”

隨著那幫導彈開始四處亂躥,周圍的美軍戰艦上的指揮人員全都發瘋了一般的叫喊著。雖然他們現在是指揮失靈,但是被動防禦他們卻是知道的。畢竟看到導彈朝自己飛過來,傻子也知道要趕緊攔截啊。

盡管那幫指揮人員叫的很大聲,戰艦上的操作人員也及時反應了過來,然而……效果簡直出呼眾人意料。這個眾人之中也包括我在內。

之前的陽電子炮轟擊對美國人的艦隊造成了類似於電磁打擊的效果這我是知道的,只是我並不知道他們的受損程度居然高到整個艦隊的電子系統都癱瘓了的地步。我以為他們只是雷達和無線電壞了,並不知道他們連船內電路都被燒掉了。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會對那些戰艦進行飽和攻擊的原因,因為我以為他們的自動攔截武器還能用,然而事實卻是……它們已經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