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又被擺了一道(第2/4頁)

相比之化學燃料中儲存的化學能,核能顯然能量密度高的多,而且不是多幾倍幾十倍那麽簡單。而且,核能可以被轉化成人類使用最普遍的能源——電能。

所以,只要能找到使用電能推進的技術,就能解決移民船的深空航行問題。因為一來核能的高密度決定了起飛的時候可以帶上很多核燃料,二來在太空中也可以較為容易的找到核燃料。只需要在接近某些星球是主動入軌,然後派出小型采集船下去采集一點就行了。核物質在宇宙中屬於普遍存在的物質,比起組成生命的蛋白質來說多到幾乎到處都是。不管是隕星還是行星,幾乎多少都有一些核武質,所以要獲得核武質比獲得化學染料要簡單很多倍。

最後,宇宙中還有一種方法可以方便快捷的獲得電能,那就是——輻射。

之所以不說太陽能是因為移民船很快就會離開太陽系,所以說太陽能並不準確。而且太陽能發電技術其實利用率很低。但是,宇宙中會發光的恒星可不是只有太陽這一個。我們在夜空中用肉眼看到的那些天體,除了月亮和金星之外,全都是自己發光的恒星。數數天上的星星你就知道恒星多到什麽程度了。

這些恒星都會輻射出大量的、各種波段的、超強的輻射。其中可見光只是很窄的一個波段,還有很多其他波段的能量輻射。在太空中沒有大氣層的削弱,恒星的輻射強度比地面上要誇張很多。假如地球沒有大氣層,你只需要一塊桌面大小的太陽能電池板,就足以驅動一輛中型卡車。之所以我們平常用的太陽能板沒辦法輸出這麽多電能主要就是因為大氣層吸收和反射掉了絕大部分的太陽輻射,到達地面的部分可謂是十不存一,所以能量才會這麽少,只能驅動小燈泡或者微型電機。但是,太空中就沒那麽多問題了。沒有大氣層的阻擋,恒星輻射可以為太陽能板提供足夠的輻射強度,這樣就可以得到大量的電能。

綜合這些因素就可以看得出來,人類在太空中獲得電能其實非常容易,以現有技術可以非常輕松的實現。但是,和地面不一樣,太空中沒有空氣,螺旋槳在太空中是無法產生推進效果的,而火箭發動機是不能用電來驅動的。

當然,像我們的鎧甲上裝備的等離子噴射引擎也是一種電力驅動的推進器,而且確實可以在真空環境中使用,但這東西其實還是一種大氣圈內使用的推進器,因為它在太空中消耗同等電能產生的動力甚至不到大氣圈內的千分之一。

等離子推進器在大氣圈內的時候會將空氣電離,然後以等離子體的狀態噴射出去,這其實和噴氣發動機得到推力的原理類似,所以它在大氣圈內的動力非常強勁,不但輸出變化靈敏,而且體積小動力大。但是,到了太空中它就會因為沒有空氣而變成僅能依靠電子流推進。此時它不會失去動力,但效率會下降到一個非常低的狀態。這種微弱的推動力和它消耗的電能比起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用作宇航服的姿態調整還湊合,要推動飛船……那種事還是不要妄想了。

雖然等離子推進器不適合太空環境,但有一種推進器在太空中卻是非常合適,而這種推進器就是——超電磁引擎。

超電磁引擎的推進方式與現存推進器原理完全不同,它不是依靠反作用力推進,而是依靠重力波推進。超電磁引擎中的強磁力場可以像我們抓住實體一樣抓住能量,而空間的本質就是能量,所以也可以說超電磁引擎可以抓住空間,效果類似於科幻小說中所說的空間錨。當然,它不是用來固定的,而是用來推進的。當然,只要超電磁引擎能在沒有任何物質的太空中以空間為支撐點,那麽推進就變的異常簡單了。這就像人不能爬到天上去,就是因為空氣不能被我們抓住,所以產生不了支撐力,因此你不管怎麽爬,也不可能踩著空氣爬山天。但是,如果空氣突然變成實體,你可以抓住它,那你還愁爬不上去嗎?

從這種工作方式就可以看得出來,超電磁引擎使用的基本原理和人類已知理論相去甚遠,而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個超電磁引擎壓根就不是人類技術。

超電磁引擎來源於外星飛船的殘骸,屬於逆向工程產物。目前我們對這種東西只能說是一知半解。我們的科學家知道怎麽制造超電磁引擎,但對於這些零件組合起來為什麽可以產生動力,那就基本是在瞎猜階段了。但是,即便只是搞清楚使用和建造方式,也不是簡單的事情。事實上目前全世界範圍內,精通超電磁引擎地球化技術改造的人,加一塊也不到十個,其他人都必須要在他們的指導下才能完成超電磁引擎的建造,而那個多諾萬博士恰恰就是超電磁引擎逆向工程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