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超長的身體機能(第2/3頁)

雖然小學課本上說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零度,但這個設定的前提是在一個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之下。壓力會改變水的冰點,如果壓力足夠高,即便是溫度極低水也不會凍結。當然,這裏的壓力還沒高到那麽離譜的地步,僅僅是讓這裏的水溫維持在了零下一度左右,而且這個溫度也不完全是因為這裏被施加了人工壓力,更重要的是這裏的水是流動的,而且速度還挺快。高速流動中的水在相同溫度下較難凍結,因此兩項屬性共同造成了我們所處的這種零下一度的水環境。

雖然溫度只是比一般的冰水低了一度而已,但是這裏的溫度以人類的標準,那真的是可以分分鐘要人命的。

正常人在無防護的狀態下泡在低於10度的冰水中,通常堅持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當然,喜歡冬泳的人耐寒能力較強,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但那也是人家逐漸鍛煉起來的。而且正常人冬泳之前都是要做準備活動進行保護的。你要是把冬泳冠軍在完全沒有準備的前提下突然扔進冰水裏,他也撐不了幾分鐘。而且第一次冬泳的人也是只能堅持一小會,通常也就是幾分鐘就要上岸,否則就會凍傷。之後的時間需要一點點的延長,讓人體有個適應過程。

像是我們這樣剛剛突然從二十七八度的水中進入到了零下一度的水中,這個溫度變化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我們也沒有冬泳的愛好,正常人如果碰上這種情況,那確實是幾分鐘之內就會被凍死。

但是,以上情況僅僅是按照人類的標準來說的,對我們卻是沒有絲毫的影響。倒不是誰我們不怕冷,當然我們耐寒能力也確實比人類要強很多,但關鍵是我們用電磁控制能力穩定了自己體表的那一層分子,讓其維持在了一個穩定的震動頻率之下。溫度的本質其實就是分子運動的頻率,分子運動越活躍溫度就越高,而低溫就是指分子運動降低。當然零度並不代表分子運動停止,真正分子運動停止的狀態指的是熱力學溫標零度,也就是所謂的絕對零度。在這個溫度下分子會完全停止震動,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布朗運動會在絕對零度時完全停止,而此時物質會發生崩解,並進入處氣態、液態和固態之外的第四形態——凝聚態。

我們剛剛做的就是講體表的分子震動穩定在固定頻率,者就相當於維持住了體表的溫度。同時,因為我們收束了體表分子的震動,使分子動能不再傳遞,所以我們的熱損失非常低。在這個模式下我們其實並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去對抗低溫,畢竟我們抗寒的方式和人類禦寒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事實上人類之所以會被凍死,主要就是兩種傷害。其一,體液結冰;其二,化學反應遲滯。

低溫會讓液體向固體狀態轉化,也就是說人體內的血液等各種組織液都會逐漸凍結。但其實傷害在血液結冰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我們都知道,血液可以輸送氧氣,但實際上血液中並不是只有氧氣。我們的血液之中其實還溶解著大量的其他氣體,而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是和液體溫度有直接關系的。

當外界溫度過度,人體產熱跟不上熱量散失的時候,體溫就會開始下降,而隨著血液溫度下降,血管中的血液就會開始析出各種氣體,同時,不光是氣體,各種血液中的化學物質都會逐漸析出,血管壁內會出現結晶,那並不是冰,而是血液中的鹽分之類的化學結晶。血液溫度高的時候可以溶解這些物質,但溫度下降之後這些東西就會析出。

血液中分離出來的氣體會導致血管空腔出現,嚴重的會導致心臟驟停。血液中的結晶會堵塞血管。而且,即便這些都不發生。失去了大量化學溶解物的血液本身已經失去了血液的作用,它不再能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也就是說人體的循環系統停工了。

如果情況進一步惡化,血液本身也開始結冰,那就徹底完蛋了。通常到不了這一部人就先凍死了,不過也有例外,比如說局部凍傷。因為某些區域的體溫過低,人體自我調節,肌肉收緊,毛細血管封閉,這樣可以降低熱量散失的速度,但是局部區域會斷血,而後這個區域內的血管內血液凝固凍結,之後結冰的血液會膨脹,撐開血管,造成血循環系統徹底癱瘓,周圍的細胞也會因為低溫凍結開裂,然後即便你恢復了提問,傷害也已經形成,這就是凍傷的由來。

不過,以上這些情況主要都是急速失溫的情況導致的結果,通常人體降溫不會那麽快,所以真正造成人被凍死的原因其實應該是人體化學反應停止。

人體就是一堆復雜的化合物在一起不斷的進行化學反應,這就是生命的本質。但是,很多化學反應都是需要一定溫度的。生物體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比如說人體發燒的時候,體溫僅僅上升幾度而已,就可以起到阻止體內細菌和病毒繁殖的作用。所以發燒本身其實是人體抵禦外部入侵的一種方式,至於控制發燒溫度,那不錯是為了保護大腦而已,因為發燒的話溫度過高會傷害腦神經引起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