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可怕的裝置(第2/3頁)

正因為這些材料的強度太誇張,而宇宙時代的那些武器其實進步也不是特別大。這就造成了大家的火炮雖然能互相破防,但需要連續打半天才行,等到把外殼打穿的時候兩邊斬劍已經貼的非常近了。

所以說,宇宙時代的戰艦雖然戰鬥力都很誇張,但因為防禦更誇張,所以大家不得不想出了很多沒辦法的辦法。而事實證明了撞角這種本來已經被扔進垃圾堆中的設計居然還真的有用,而且這玩意每次在戰鬥中給敵人造成的傷害甚至能占到總有效傷害輸出的20%多,這個高的比例,誰敢說我的戰艦就是不裝?

另外,事後證明撞角的意義其實不完全是在戰鬥中有必要。宇宙中其實是非常危險的,那些超新星爆炸的時候被拋出去的隕石可不會遵守交通規則。這些以十分之一光速飛行的石頭或者冰塊具有可怕的動能,即便是宇宙戰艦,如果是某些關鍵位置突然挨上一發那也不是開玩笑的。

當然,宇宙中的隕石雖然很多,但宇宙更大,所以在太空中飛行的時候被過路的隕石正好命中的概率其實非常低,其概率甚至低於在地球上突然被太空掉下來的隕石砸死的概率。也就是說這其實是可以不用擔心的東西,反正基本碰不上。

但是,被隕石砸的概率非常低,可是主動撞擊隕石的情況可就多了。

民用飛船還好點,遠距離移動一般都是依靠星門中轉,恒星系內的話大家走的都是安全航道,有專門的清掃艦定期清理航道,還有專門的監視器盯著附近的隕石靠近,所以一般只要你別飛到航道外面去了,飛船是不用擔心撞上隕石的。

可是,民用飛船沒事,軍用的怎麽辦呢?你難道能規定大家大仗的時候就在某個地方戰鬥嗎?真打起來那不是戰艦到處亂飛啊?而且宇宙戰艦如果是進行遠距離航行大多是需要自己進行躍遷,或者直接進行曲率航行,這些方式其實都是有危險的,因為躍遷基本上和閉著眼睛在沼澤地裏面玩兔子跳是一個性質,沒有傳送過去之前你根本不知道那邊啥情況。大家敢於這麽玩無非就是兩點。一是宇宙夠大,絕大部分區域都是空曠的,所以直接跳躍到行星內部,或者更慘一點掉進恒星裏面的概率都是很低的。而另外一點保證就是,大家也不是真的在瞎跳。

就像潛艇執行靜默潛航的時候其實也是瞎子一樣,超空間躍遷通常都是配合星圖使用的。潛艇在靜默航行的時候不會啟動主動聲呐,單靠外部攝像機只能看到幾米之內的情況,所以核潛艇在執行靜默航行的時候都是依靠海圖導航,只要按照海圖航行,避開那些海底山峰之類的東西就不會撞到東西,這樣就可以正常航行了。而超空間躍遷也是一樣的。大家都有星圖,知道哪些星體在哪些位置,只要避開這些位置一般就不會有問題。至於那些未知萬一正好停著別的戰艦或者有隕石路過咋辦……?

那種事情你就真的只能祈禱自己人品過硬了。想想當初美國和俄羅斯的核潛艇在海底發生碰撞事故,最後俄羅斯的潛艇因為撞擊導致沉沒,其實就是這種情況。兩邊都是靜默航行,相當於拿著海圖閉著眼睛在開,等外部攝像機看到對方已經來不及躲了,結果就撞到一塊去了。

星際躍遷之中如果發生類似事件,那你也只能自認倒黴。

但是,這種事情概率其實很低,因為宇宙裏到處亂飛的隕石畢竟不會到處都是,你只要別往小行星帶路面鉆一般不會真的碰上,至於說撞到民用飛船就更不會了。創造者和朝聖者都有規定,躍遷目標要遠離行星表面,一方面是避免被行星引力拉下去,一方面是躲開民用飛船,而民用飛船離開行星周圍一定範圍就必須要走固定航道,而軍艦都知道這些航道,會主動避開不要跳進去。

不過真正的問題不是躍遷,而是應用了超弦理論的曲率航行。大家都知道這種航行方式是可以實現超光速航行的,但很多人都以為這種航行方式就和躍遷一樣是一下子就到目標地點了。其實不是。這種航行方式其實還是在正空間之中航行,所以宇宙中那些障礙物你根本就不能忽略它。如果在你的航行路線上有障礙物,那恭喜你,你會用超光速直接撞上去,而結果……反正多數戰艦會直接爆成渣渣。

民用航向有人監管和清理到沒啥大不了的,但是軍用飛船路線不固定,所以這種情況就稍微多了些。不過最先發現解決方法的卻是一艘采礦船。

這艘采礦船專門負責采集那種個頭不大的小行星,因為這種小行星往往都是成份非常單一的高密度材質,可以說比直接在星球表面采礦價值高多了。但是,這些小行星雖然叫小行星,但是個頭也不會真的很小。有的小行星甚至能有月球的幾分之一那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