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2/3頁)

當然,這個重組或者撤銷的過程需要三個基本條件:指揮、能量、材料。

可編程原子不能自己構建物體,所以需要指揮中樞,這就是為了AI核心必須要在線它才能發揮作用的根本原因。而新星號的AI其實就是那八個龍族個體,所以只要他們八個之中有一個人還活著,這個功能就可以繼續生效。當然,人數下降的時候恢復速度會變慢,因為這個需要一定的計算力支持,人少了運算速度下降自然就會導致恢復速度下降。

能量的部分當然也是必須的。轉化物質結構需要能量支持,而這個能量卻不一定是飛船的自身動力提供。事實上可編程原子具有將分子振動能量轉化為動力能量的能力,也就是說理論上可編程原子可以在絕對零度之外的溫度狀態下吸收環境熱能用於自我修復,當然環境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吸收速度。如果飛船正好在一枚恒星附近,那這個修復速度可能會非常快。當然,也不是說能量多就一定可以瞬間修復,畢竟計算力和可編程原子地自我再生速度也有影響。

除了計算力和能量支持,材料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可編程原子不可能無中生有的產生物質,所以它需要材料。但是,因為已經可以進行原子級別的重組,所以可編程原子理論上可以組成任何化合物結構,但是卻無法改變原子結構。也就是說,可編程原子無法用鐵原子合成黃金,但只要再提供別的輔助原子,它就可以組成任何一種合金結構。

因為這種特點,可編程原子修復船體需要轉換一定量的外界物質。當然,新星號因為有這種功能,所以會額外帶上一些材料作為備用,但是如果備用材料耗盡,也不是說就沒辦法了。可編程原子其實可以分解任何物質,只要停在某個星球表面,或者小行星,它們就可以像是行軍蟻蠶食大型生物一樣分解掉星體表面的物質並選出有用的元素加以轉化。

只要以上三點條件都能正常運作,那麽新星號就可以無限再生,不管損傷程度多高都一樣。而且損傷越小,修復越快。

目前新星號內部的八個龍族成員都在,能量也算夠用,而且穿體內的備用修復物質還沒有用完,所以修復速度相當快,這一路打過來也不過就不到半小時而已,那個洞口就已經只剩下一個可以過私家車的小洞了。算上洞口變小之後恢復加快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應該可以在十幾分鐘之內完全恢復。

當然,新恢復的位置強度會比別的地方弱一點。倒不是恢復材料的問題,而是因為修補原理的問題。可編程原子在修復過程中會先編織出類似金屬網一樣的東西,然後編織第二層網格,逐漸向前堆積,最後組成分子級的網孔結構封堵漏洞修復原有結構。在這個網眼結構完成後,功能其實就已經基本恢復了,而且肉眼看不出任何的問題。但這個時候材料本身內部其實全都是洞,所以結構強度其實達不到原先的標準,但至少能用了。

在這一步緊急補充修理完成之後,可編程原子才會開始一點點的往網格的縫隙之中填充材料並完全封堵缺口,只有等到這一部做完,材料強度才會恢復之前的水平。不過這種時候外面的防禦依然不會達到原來的標準,因為可編程原子恢復的部分只有船體結構和內部的設備,而新星號外面的防護裝甲則是一層真正的生物裝甲。

這層金閃閃的生物裝甲就是一種真真的生命體了,和船體本身沒有任何生物意識的可編程原子不一樣,這層生命體有類似於軟體動物級別的思維能力。它是活的,有生命,可以對外部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應。雖然智力水平幾乎等於沒有,但這畢竟是生命體。

這個生物裝甲雖然看起來金光閃閃,好像是金屬,但其實它卻是一種真正的生命體,只不過它屬於混合生命體,不能簡單的認為是矽基生命或者碳基生命,它是一種人造的獨立生命體系。

這東西的防護能力遠超可編程原子合成的金屬裝甲,而且還自帶護盾,並且生物裝甲的護盾不會幹擾護盾發生器產生的護盾,因此新星號實際上有兩層護盾。這就是為什麽新星號能和以攻高血厚著稱的戰列艦對轟,結果還打贏了的主要原因。

雖然現在外部情況看著不太好,但是新星號的主要負擔其實是動力核心有輕微過載,畢竟這麽多年沒有維護過了,一啟動就要這樣高強度的戰鬥,還是和戰列艦對拼,沒出啥問題就已經說明質量堅挺了。

不管怎麽說現在是新星號在壓著那艘西斯帝國戰艦打,所以動力系統的壓力雖然過高,但也還可以堅持。

對面的西斯帝國戰艦上面的噴射推進器現在已經完全取代了之前的重力引擎,而且換了這個推進器之後航速居然還有小幅度上升,不過我們倒是不太擔心,因為根據那八個新同胞和朝聖者首領的一致意見,這個推進器應該是屬於緊急動力的範疇。也就是說這東西應該撐不了多長時間,只要它耗盡,就算沒有人打,它也會自己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