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神龍護衛艦與未來(第2/6頁)

那麽,既然神龍的造型已經被證明了並不適合地球上的環境,那我們為什麽要在這裏制造一條神龍呢?答案就是這條神龍根本就不是為了重力圈環境設計的,它是一艘生物戰艦,一艘可以進入真空環境並進行星際航行的太空生物戰艦。

神龍的身體結構在重力圈範圍內並不是一個合適的造型,但如果是進入太空中的話就沒有那麽多問題了。因為沒有空氣阻力這種問題,也不需要翅膀來提供升力,所以太空戰艦的造型可以非常的隨意,只要保證結構強度和內部空間的合理配置,太空戰艦的外形可以非常奇葩。

既然太空戰艦對外形要求不高,那麽我們弄出一條神龍也就不奇怪了。當然既然是作為太空戰艦而不是重力圈範圍內使用的生物兵器,那麽這條神龍的體積就必須要足夠大才行,這就是為什麽眼前的這條龍會大到這麽一種匪夷所思的地步。當然,這麽大個的生物兵器是不可能依靠火箭助推器升空的,它實際上有自己的動力。

這條神龍使用的動力是位於體內的多組生物引擎。這東西從原理上來說類似超電磁引擎,不同的是它是以生物結構實現的,並不是機械結構。另外,這種生物引擎的推進力要高於機械結構的超電磁引擎,不過因為這種生物引擎無法兼容機械體,所以移民船沒辦法使用這種生物引擎,只有生物戰艦可以用。

除了超電磁引擎,這條神龍其實還有差不多五百萬個微型質量效應推進器。之所以數量會這麽誇張,完全是因為這東西也是完全以生物方式實現的,沒有絲毫的機械結構。對一台由金屬材料為主的機械戰艦,要生產幾百萬個小推進器並安裝到位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能做到也沒人會這麽幹,因為得不償失,而且成本會嚇死你。但對生物體來說就完全沒這個問題。

比如說人類和累人機器人,兩者在結構上類似。為了能讓機器人具有觸覺,就必須給機器人安裝壓力感受器。根據朝聖者首領提供的信息,即便是創造者們使用的高階生活服務用機器人,體表的壓力感受器數量也不會超過兩千個,這些壓力感受器分布在機器人的體表所有需要感受壓力變化的部位,用以模擬觸覺。對工業機器人來說這一點可能並不重要,但生物服務類得機器人,尤其是某些特殊型號,這方面的要求就會非常高。但是,即便如此,兩千個壓力感受器也已經是極限了,再多的話就會嚴重影響機器人的成本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但是,知道人類體表有多少能感受壓力變化的神經末梢呢?這個具體數量尚不清楚,但是已經確定的是,正常人的一條腿上就有百萬級的神經末梢,而諸如手指等敏感部位的感覺神經末梢就會極為密集,因此一個正常人的全身觸覺其實是由近億個神經末梢來完成的。這個精密程度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出現在人造機器人身上的,因為即便能做那麽多,也沒有人會無聊到給機器人裝上一億多個壓力感受器的。更何況人類體表的感覺神經末梢其實並不只有感受壓力的能力,它們同時還產生溫度和電流感應能力。也就是說人類的每個感覺神經末梢都具有感受壓力、溫度以及電場的能力。當然,最後那個電場感應能力已經非常遲鈍了。

就像這些神經感應系統一樣。一台機器人不可能安裝上億個壓力感受器,但多數高級哺乳動物都有百萬級以上的感覺神經末梢,而這在機械工程中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事情。

同樣的道理。你不可能為一艘鋼鐵戰艦安裝上百萬個推進器,但一條由基因工程產生的神龍完全可以“長出”幾百萬乃至數十億個“推進器官”。對,就是推進器官。這些質量效應引擎對鋼鐵戰艦來說是部件,但對這條神龍來說就是一個一個的小器官,它們就和生物體內的器官一樣,專門負責某項特殊功能。

這條神龍體內的質量效應推進器數量過百萬,並且散布在整條神龍體內的各個部位,數量雖然很多,但卻幾乎不會產生任何的空間壓力,因為生物體的特長就是善用每一塊空間。

這兩種推進器產生的聯合效果就是這條龍不但有著自由進出星球表面的能力,還可以輕松進行星際內的亞光速巡航。當然,這艘生物戰艦其實還有一個躍遷設備,但這東西主要是進行長距離航行用的,而且作為移民船隊的護航戰艦,這條神龍大概也用不到這種設備吧。

一路下沉,那巨大的龍頭陰影在我的視線中變的越來越大,很快便已經完全看不到龍頭的全貌了,能看到的就是我的身側那巨大又如懸崖一般的龍嘴突出部,而在我的下方就是神龍的額頭和眼睛所在的位置,不過現在那兩只眼睛看起來就好像是兩個巨大的湖泊,而神龍的額頭位置則是還有一塊菱形的巨大晶體,這玩意其實是個武器發射口,當然發射的是能量武器,不然也不會用晶體封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