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計劃通過(第3/4頁)

“可時間一長還是會有人發現問題的。”有個將軍問道。

“沒關系,知道就知道了。只要政府輿論引導不出問題就不會演變成群體事件。兩個月的時間實際上也來不及衍生出什麽復雜的事情來。”

“你的第三圈行動計劃就是先把一部分人送上飛船?”一名民政部門的部長問道。

我搖頭道:“先把這部分人送上飛船只是第一步,兩個月內完成5%的人員登船數量,然後,不管用什麽借口,先發射其中1%的人員。不用在地球圈附近,先離開地球軌道,去火星附近進入火星軌道,然後等到火星公轉再次進入合適發射位置時,地球這邊的準備工作也應該完成了,之後船隊就可以合並出發了。”

“可是先期發射的人員不會影響到地面上的輿論爆發嗎?”

“對,這個就是關鍵所在。我後面畫的這些圈,其實都是移民步驟,而它們不是單獨進行的,而是平行發展的。其實後面這幾個部分完全可以合並起來看成一個大的行動綱領。其基本概念就是保證一部分正在登船,一部分人正在發射,還有一部分人正在等待登船,也就是分批次的不間斷開始往太空中發射飛船,放棄原本的一步到位計劃,改成多批次發射。”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一名將軍問道。

“目的有三。其一,一旦地球上發生什麽不可挽回的情況,或者說某些不可抗力,那麽我們至少已經有一部分移民船在太空中完成了移民準備。當地球上發生最糟糕的情況時,移民船隊只要一個命令,兩分鐘內就能脫離地球軌道進入移民程序,也就是說不管如何,我們至少可以確定送走一批人。”

那個將軍點頭道:“嗯,這確實是個辦法。”

我繼續道:“其二,分批次送人離開意味著單位時間內的轉移工作密度下降,因此我們可以更加從容的安排行動,這樣對所有職權部門來說都可以降低壓力,並且提高安全性。其三,也就是我想要避免的問題,那就是地球上的戰爭和各種破壞行為將不會再威脅到我們已經離開地面的飛船。最後還有第四點,就是先行起飛的飛船可以騰出發射工位。因為技術進步,最後的臨界時間實際上被延長了,所以按照新的計劃,我們將新增一定數量的移民船。如果我們提前發射已經完工的飛船,就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再為新飛船準備建造船台和隱蔽基地,這將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材料,以及最重要的時間。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最直觀的一點就是,我們隱蔽的飛船將變成可以被直接看到的目標,但我覺得這個風險其實非常低,因為飛船都在太空中,而目前的信息表明,各國政府和大多數人都還是很有理智的,所以不太可能有人擁有發動空間打擊的能力。並且,我們的移民船隊也不是完全沒有還手能力,所以安全方面其實比起地面上要高很多。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風險來源於輿論壓力。因為飛船的發射,很多信息將無法掩蓋,這可能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不過我反倒是最不擔心這一點。其一,不斷開始的登船程序將逐步降低地表人口,而人員數量越低,越好控制,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其二,我們可以在計劃開始的初期階段盡量壓制輿論,比如說制造矛盾信息,或者故意拖延,等不得不解釋事情真相的時候,可能已經是六個月之後的事情了。我相信到那個時候,地表人口數量就已經下降到一個相當安全的狀態了。並且我們可以選擇性的先送一部分人登船,這樣就可以打破一些民間的關系網和人員鏈條。只要不發生群體事件,個別人的情緒其實非常好安撫,而即便安撫不了,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不是嗎?”

“你的計劃都說完了?”一號首長問道。

我點點頭道:“是的,說完了。”

一號首長聽到我的話後立刻轉向其他人,然後說道:“神林已經和大家說了全部的計劃安排,我個人覺得可行性很高,大家可以討論一下,三分鐘後我們投票表決。”

一號首長說完之後現場眾人立刻開始小聲的議論了起來,有些人則是在皺眉沉思,不過三分鐘之後的表決卻是異常的順利。一號首長說同意這個方案的舉手之後,現場一瞬間就豎起了一片叢林,沒舉手的只有三個人而已。

“既然意見還算比較統一,那就盡快開始執行。神林,你回去盡快弄出個具體計劃出來,看看需要哪些部門配合你就直接把信息發到我這裏來,我會安排人員幫助你們完成計劃。”

“行動計劃已經完成了。”我說著就拿出了一只U盤。“東西都在這裏了,另外您的個人電腦裏有我發的郵件,可以直接查閱行動詳細計劃。各部門的分計劃我也已經打包完成了,目錄裏有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