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選定陣營(第2/2頁)

火燒赤壁,稱得上是整場戰役的轉折點。以此為節點,可以將整場赤壁之戰劃分為前期、中期以及後期。

現在誰也不知道,蓋亞到底將這一場戰役推演到哪一步。不管如何,領主玩家無論選擇哪一個陣營,都將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大戰。

這是蓋亞的最高準則。

……

系統公告結束,有資格參戰的領地立即開始戰前準備。

其中的一些人,對這一場戰役可是期待已久。比如說帝塵、春申君他們,早就想著憑借此戰,一舉晉升為一等侯爵,繼而將領地晉升為三級郡城。

除此之外,三國戰役對一些領主而言,有著不同一般的意味。受《三國演義》影響,其中的武將、謀士,著實擁有不少粉絲。

比如說趙雲、諸葛亮以及郭嘉等人,都是超人氣“選手”。

歐陽朔雖不受演義影響,也有心儀的謀士和武將,想著收入麾下。可以預見,接下來的赤壁之戰,正面戰場的角逐只是一方面;在歷史人才的爭奪上,諸位領主怕是也會使出渾身解數,一絕高下。

擺在領主面前的第一個選擇,就是選擇陣營,是曹操陣營還是孫劉陣營。

歐陽朔沒有猶豫,直接選定了曹操陣營。

一則,軍務總署下設的典牧署長夏侯嬰,可是曹操陣營中夏侯惇、夏侯淵的先祖,嚴格來講,甚至還是曹操的先祖。

何解?

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國譙縣的大族,曹氏自曹騰以來,門第興盛,多在朝廷和郡縣做大官。

歷史上,曹操本來是應該姓夏侯的,不過他的父親成了曹騰的養子,他才跟著姓曹。

夏侯氏雖然家大業大,但畢竟祖上沒人做過官,只算得一方土著地主,不列宦籍,跟曹氏在朝野中的勢力,根本就沒法比。

為了求得勢力的發展,夏侯氏逐漸向曹氏靠攏。曹氏雖然是依靠曹騰當宦官發跡,但是在士大夫中口碑不錯,在家鄉也不驕橫。

夏侯惇和夏侯淵這兩個同族兄弟,都看中了在士大夫口中頗有聲譽的曹操。當時曹操辭職在家,夏侯惇、夏侯淵與曹操相交。

曹操曾違法,夏侯淵代替曹操入獄,曹操積極營救,救出了夏侯淵。從此,兩家的關系越發親密了,夏侯淵還娶了曹操的小姨子為妻,二人結成了連襟。

因此曹操在陳留起兵之時,夏侯惇、夏侯淵率先來投。

兄弟二人能在曹操陣營取得高位,憑的可不僅僅是跟曹操的血緣關系,兩人的才能也是讓人嘆服的。

夏侯惇雖不擅長打仗,但政治才能卓著。他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而且夏侯惇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余財。

說夏侯惇是曹操帳下第一人,毫不誇張。終其一生,都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當時無人能及。

相對族兄夏侯惇而言,夏侯淵則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軍事將領,曹操曾贊其為“妙才”,擅長打運動戰。

夏侯淵參加過曹操指揮的歷次戰役,並且經常受委派到各地平定叛亂。

最出色的一次戰役是攻打韓遂的興固之戰,韓遂的部下多為氐族和羌族,十分精銳。夏侯淵長途奔襲,襲擊了韓遂的後方,韓遂來救,夏侯淵又當機立斷,以疲勞而且不占質量、數量優勢的軍隊一舉擊敗了韓遂。

韓遂從此一敗塗地,坐待夷滅。

此外,相比夏侯惇,夏侯淵多了一些暴虐之氣,曾有過屠城之舉。

兄弟二人,算得上是曹操陣營的中流砥柱,地位遠高於五子良將。有這麽一層關系,想也知道,歐陽朔在曹操面前,會有怎樣的話語權。

歐陽朔選擇曹操陣營的第二個原因,則是曹操陣營的水軍偏弱。而山海城的水師,如果放到三國時期,幾乎就是無敵的存在。

兩相互補,幾乎就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