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你學到了嗎(第2/4頁)

但最關鍵的還是:你得保證自己不受傷。

科比的疑惑是問題的關鍵,張茣為什麽能掌握那麽多高難度動作?為什麽他會不怕受傷?

芬利那幾個扣籃如此傻缺,就是因為訓練量不夠。

其他人都拿不出高難度的扣籃,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且,這些人不僅是訓練量不夠,很多動作他們根本不敢練,萬一受傷了誰負責?

如果,他們也有虛擬空間,使得訓練扣籃沒有受傷的風險,那麽科比完全可以復制出張茣去年大部分的扣籃動作。喬丹這種想要超越也不是沒可能,畢竟張茣在純彈跳上並不算歷史級。

直到現在,張茣也只有95cm的垂直彈跳,這個數字也就比科比的彈跳稍微強一點罷了,這還是在他年長一歲的情況下。

但問題是,不可能有人知道虛擬空間這種東西,所以他們只能將原因歸功於“天賦”,就像現在有很多人覺得喬丹是純靠天賦一樣,張茣顯然是一個比喬丹天賦還要好的怪胎,就像當年的張伯倫一樣,無法用正常的思維去衡量。

“岡德球館”裏的兩萬名球迷,這回終於釋放出了雷鳴般的歡呼聲,而不是之前的哄笑聲!

電視前第一次觀看全明星周末的新球迷也終於知道,為什麽張茣才19歲就能在“扣籃領域”封神,單是這個看上去還遊刃有余的“蠍子擺尾”扣籃,整個NBA就沒有一個人能做到,你說他牛不牛逼?

“裏昂,再來一個吧!”

“是啊,再來一個就值回票價了!”

“裏昂,我的室友臨死前就想看一次你的扣籃,你就滿足他的願望吧。”

“……”

球迷說什麽的都有,場邊的球星也終於做出各種誇張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來渲染氣氛。

奧尼爾同學第一次拿起了自己心愛的照相機,巴克利和肯尼·史密斯笑成一團,穆大叔也樂的搖起了中指,基德在角落裏更是一臉的迷弟狀,看這個表情真有點VAN樣的騷勁!

“這真的是民意啊!”

張茣再度表示:真不是我非要去裝逼,而是這麽強烈的民意讓我去,我又怎麽能讓大家失望呢?

於是乎,一個讓芬利只能去五體投地的真正“側手翻扣籃”被他做了出來,兩者基本等於日本老畢VS中國老畢,或是VAN樣VS佟大為的區別,當然你非說還有東尼大木的話也可以。

芬利心裏未嘗沒有尷尬的感覺,不過讓他去嫉恨張茣的打臉倒是不至於,反而在鏡頭給到自己的時候,很機智的往地上一滾,再次上演了地滾翻,引得“岡德球館”裏再度傳來了一陣哄笑聲!

張茣扣完第二個就不打算繼續裝逼了,過猶不及他還是知道的,就像神曲聽個幾十遍一樣會膩,好東西看得多了也會變得普通。

最主要的是,去年他在全明星上表演了七八個扣籃,實際上現在只能使出一小半了,大部分早已經生疏。畢竟,就算有虛擬空間,他也不可能每一個動作都堅持練習,即便是這兩個動作,張茣也只是在訓練枯燥後當做遊戲來玩一玩。

不過,別人可不知道這麽多,各國的解說員這會都在瘋狂的舔跪張茣,其肉麻程度相信張茣自己聽了都會有點惡心。更有甚者,直接把科比的扣籃貶得一文不值,可憐的8號一時間成了全世界球迷調侃和諷刺的對象,也真是難為這個18歲的小家夥了。

張茣裝完了逼,其他參賽選手一看時間,MMP根本沒時間再去熱身了,莫非他們被套路了?

NBA“三分大賽”的規則從成立後就沒什麽改變,一共5個投籃點,每個投籃點有5個球,其中4個橘色球投進算1分,最後的花球算2分,滿分為30分。

張茣半月前就開始在虛擬訓練中對這項比賽進行特訓,這兩天更是全程在練習三分球,昨天新秀賽上的表現就是訓練效果的體現,這種比賽他現在真的熟練到閉著眼睛也能完成了。

在比賽開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這項比賽的歷史。

不過長話短說,三分大賽從成立到現在,首先是拉裏·伯德在最初幾年的統治期,大鳥當時連續包攬了前三年的三分球大賽冠軍,而那句經典名言“誰是第二名”也盡顯伯德的豪氣和實力。

第二個階段是克萊格·霍奇斯時期,此人包攬了1990年至1992年的三分大賽冠軍,這是三分大賽歷史上的第2個三連冠。

這裏可以重點標一下1990年的三分球大賽,因為這一年有另外一件值得回憶的故事,那就是“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也參加了這屆的三分球大賽,不過他在首輪僅僅得到5分,慘遭出局。這也是NBA三分球大賽歷史上的個人最低得分,而對於盲目挑戰這一自己不擅長項目的喬丹而言,這或許是他為數不多的汙點和黑歷史了。

1992年之後,馬克·普萊斯也曾經連續兩年奪得三分王,但是1995年他敗給了格倫·萊斯,三連冠的夢想破滅。接著就是去年了,冠軍被小人物蒂姆·萊格勒拿走,實在沒什麽好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