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1994年的新秀和選秀(第2/6頁)

直到1992年奧尼爾和莫寧的開始,這兩人就像當年1982年詹姆斯沃西和多米尼克威爾金斯兩位一樣,再一次出現了同樣位置,同樣天賦有著超級巨星潛力的球員,1982年的選秀被稱為是84一代的開端,也是人才爆發的開始,在這種情況下,這幾年出現的很多超級天才都被稱為10年一遇的天才,包括林翰和哈達威等人,當然也包括今年的基德,格倫羅賓遜和希爾等人,甚至很多人這個時候都在討論,這一代的新秀爆發到底是以林翰和哈達威所在的1993年為代表還是以希爾等人的1994年為代表?

林翰上賽季的表現也就不用說了,新秀賽季就是得分王,一陣一防,最終還拿了總決賽的MVP,被稱為歷史最強新秀,而除了林翰之外哈達威同樣表現的極為逆天,常規賽20+6+7的場均數據,季後賽在奧尼爾被一群老球痞輪的死去活來的時候,這位魔術的外線當家的表現甚至讓魔術管理層動了換球隊老大的打算,能夠讓奧尼爾這個四大中鋒中最年輕也是未來最有前景的球員擔心失去老大位置,從這也就能夠看出哈達威上賽季的表現如何了,雖然不如林翰,那也是現象級的,至於韋伯,這位在常規賽的表現雖然不是很好,差不多18+9+4+2,但是這個不好那也是相對於林翰和哈達威的,真要比起其他人或者是其他選秀年份,那也是非常逆天了,再加上季後賽韋伯在第一輪和馬刺的比賽面對大衛羅賓遜差點打出場均三雙,一個中鋒打出場均三雙要比一個後衛更難,僅僅憑借著季後賽的表現,韋伯就直接登上了林翰和哈達威那個層次的表現,不管是林翰,哈達威還是韋伯,那都是妥妥的未來巨星,甚至林翰還被成為未來第一人,除了這三人之外,其他人不管是馬什本還是萊德爾都不算差,所以在很多人看來,1993年妥妥的就是1984年的翻版,而即便1993年的新秀都已經表現的這麽逆天了,在很多人口中,還依舊能夠和1993年林翰這一年爭奪這一代代表的1994年有多麽受到球迷和專家的追捧就可見一斑了。

甚至在很多人看來,1993年和1994年誰才能夠代表這一代的超級天才們?不看其他人,只看格蘭特希爾和林翰誰能夠成為未來NBA的第一人,在格蘭特希爾沒有參加選秀之前,林翰是妥妥的未來第一人,哈達威都被林翰壓下了,但是希爾進來之後,大家就開始談論和林翰和希爾的問題了。

當然,對於這樣的爭論,林翰其實並不是很在意的,誰會成為這一代天才的代表?林翰不在乎,甚至愛麗在看到這樣的報道之後甚至笑的很不屑,這小丫頭那意思似乎不管是1993一代還是1994一代好像都不能成為美國最近一段時間人才井噴的代表,或者是說,1993和1994都是前奏而已,還沒有到達高潮,或者是說這一代的最高潮還在往後一兩年?

不過,對愛麗的不屑,林翰也不是多麽在意,雖然他也很想像喬丹那樣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表,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實力和榮譽上面,的在實力和榮譽面前,任何的爭論其實都可以不在意,林翰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實用主義者。

當然,林翰可以不在意,但是其他人可未必不會不在意這個名頭,比如今年的這群新秀們,那是老早就以天才時代的代表自居了,特別是今年選秀狀元的最大熱門格倫羅賓遜,這位今年拿下了NCAA奈史密斯獎和伍登獎的球員,相當於是NCAA界的馬龍,馬龍是今年NBA的常規賽MVP,伍登獎和奈史密斯獎相當於是NCAA的常規賽MVP,當然,僅僅只是相當於而已,事實上這個獎項是非常看重數據的,球隊實力戰績如何其實並不是全部的考量因素,所以拿到這個獎並不代表太多的東西,甚至往往成績好的球隊因為球員數據原因拿獎的機會會更少。

不過,能夠同時拿到這兩個獎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最起碼不管是希爾還是哈達威甚至韋伯或者是奧尼爾,奧拉朱旺都沒有做到過,上一個做到過同時包攬而且還在選秀的時候是大熱的球員,不是別人,就是喬丹大神,在84年選秀的那一年包攬了這兩個獎項。

所以,雖然這個時候全美都在說希爾和林翰怎麽怎麽樣,不知道誰會是未來NBA第一球員,但是對於格倫約翰遜來說,這就有些受不了了,畢竟希爾雖然是NCAA第一人,但是這個家夥是球隊厲害,你要說他為了球隊的戰績犧牲數據也要,要說他本來就不是一個數據流也好,反正在格倫羅賓遜看來,他就是比希爾強,因為他擁有希爾沒有的東西,希爾差點拿了三個NCAA冠軍又如何?最後不是沒有拿到嗎?

因此,這位超級新秀在6月份芝加哥天才訓練營開營的時候就向林翰約戰了,不過那個時候林翰在打季後賽,根本就沒有鳥他,只是聽說這個家夥找希爾單挑也被希爾無視了,也不能說是無視,在被希爾在體側時候那恐怖的沖刺速度給嚇住了,所以也就沒敢再去找希爾的麻煩,在這個家夥看來,他防不住希爾,同樣希爾也防不住他,兩人沒有玩單挑沒有一意思,還是找林翰算了,就算是稍微輸了,他也能夠名聲大造,何況他自認為自己的進攻強悍未必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