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新內容節奏控制(第2/3頁)

這其實也算密集防守,區別是切爾西進攻時,防線離開就會拉開,而不是整體一心撲在防守上。

以上就是切爾西的防守打法。

這是穆裏尼奧總結經驗,和教練組幾個人商談很久,才確定下來的打法,他們甚至把“布拉尼夫被禁賽”考慮在內,沒有了布拉尼夫,米爾沃爾就失去中路突破能力,穩健的陣型就能最大化作用。

……

穆裏尼奧的戰術布置做的很好,但戰術布置再好也只是“理論工作”,理論轉化為實踐,能有多少效果,還需要看場上球員發揮。

當球員的發揮不好,戰術再好也沒有意義。

切爾西的防守是個整體,但有球員不在狀態,就等於直接有了漏洞,也很容易被對手抓住機會。

這些反應在比賽裏就是,米爾沃爾和切爾西展開激烈交鋒,雙方的拼搶都非常積極,配合也打的越來越好。

切爾西進行快攻,米爾沃爾的進攻速度也不慢。

比賽開場時,讓人昏昏欲睡的場面不見了,轉而變成兩支球隊不斷展開進攻,當攻防轉換時,一方球員拼命的向後跑動,激烈的比賽從球員的積極性上,就讓現場球迷看了個過癮。

這一次,斯米切爾在禁區外十米處,接到了莫裏斯的傳球,他立刻遇到了埃辛的逼搶,他左前方側是皮雷,右側則是莫裏斯,但兩人都被對方球員死死盯防著。

切爾西針對存在威脅的每個球員,都進行嚴密的貼身防守。

穆裏尼奧坐在教練席上,看到這一幕感到很欣慰,賽前針對性布置有了效果,對方的利弗摩爾、布拉尼夫被禁賽的情況下,中前場有威脅的球員數量變少,他們完全能夠逼搶的同時,進行一對一的防守,更大化給對方制造壓力。

其他球員也需要防守,但不需要太在意。

一則,威脅較小。

米爾沃爾可沒有進攻能力強的邊後衛,以穆裏尼奧的眼光看來,米爾沃爾的邊後衛,值得重視的就只有一個贊布羅塔,贊布羅塔需要坐鎮後防線,插上助攻的次數很少。

所以米爾沃爾的後場,存在的威脅小的可憐。

這也是他們陣容的缺陷之一。

在沒有邊後衛支援的情況下,光是依靠中前場球員,進攻的能力和靈活性,都會大打折扣,切爾西的針對性防守策略,也會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米爾沃爾感受到了切爾西給出的防守壓力。

斯米切爾接到傳球以後,朝左右掃了一眼,隊友都被盯防很嚴密,傳過去就可能丟球,他也只能把球往身後傳給孔切斯基。

孔切斯基是一名標準的“藍領”球員。

作為一個邊後衛,孔切斯基一直以來的表現很穩健,上前助攻的次數也不少,但大多數時候,還做著不起眼的防守工作,偶爾上前助攻也不怎麽顯眼。

當孔切斯基接到傳球,喬·科爾立刻上前逼搶。

米爾沃爾和切爾西的比賽中,喬·科爾和孔切斯基對位次數還是比較多的,他知道孔切斯基防守很難纏,但要說進攻就沒什麽大不了的了,他只是慢跑著貼過去,給對方制造心理壓力,逼迫對方傳球就足夠了。

孔切斯基也沒想自己帶,他毫不猶豫把球踢給莫裏斯。

米克爾立刻撲向莫裏斯,莫裏斯背靠著米克爾,死死卡住位置,隨即把球斜推給了沖向禁區線的皮雷,隨後立刻繞著朝前跑。

莫裏斯跑的不是直線,他跑了一腳角度,讓米克爾不容易進行防守,也方便自己接到傳球。

莫裏斯的跑動,也像是一個信號,提醒其他人快速跑動,米爾沃爾整體的跑動跟著加快,比賽局勢也驟然緊張起來。

切爾西一對一的盯人,想法是很不錯的,若是在慢節奏的比賽中,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但當比賽節奏加快,每個球員都在跑動,盯人幾乎就沒什麽用了,他們唯一能做的,只是被動跟著跑。

防守,永遠是被動的。

進攻是主動,防守球員只能跟著進攻球員走,進攻從左側發起,防守就必須要跟著去左側,否則防守也就失去了意義。

這只是個簡單的例子,證明防守處在的位置是被動的。

當米爾沃爾整體跑起來的時候,人盯人失去了作用,切爾西只能被動跟著跑,米爾沃爾則是利用整體的跑動,尋找對方可能存在的空當,一時間切爾西在節奏上被牽制住,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針對性的防守也在瞬間失去了意義。

這也是米爾沃爾戰術訓練新增加的內容——節奏控制。

米爾沃爾的戰術是張揚一手制定的,“雙核心”打法說的是陣型、是傳遞,也是整個球隊進攻的運轉方式,但“雙核心”並不是戰術的全部,把一些其他東西加入到戰術中去,也會獲得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