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四)(第2/2頁)

羅蘭當然了解父親的脾氣。魯道夫先生擁有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宏大格局與開闊視野,也能虛心聽取兒子的建議,但是他可不喜歡聽人顯擺那些空泛晦澀的學術理論,除非一種理論能夠對社會現狀做出完美的解答,否則他是不會輕易接受的。

羅蘭在與父親談話的時候,總會抓住他務實的性格特點,從遠東的現實情況出發,運用最具說服力的例證和數據闡述自己的觀點。

“現今遠東境內至少還有百分之八十的自然資源尚未得到有效開發,森林、草原、河流和湖泊大多屬於‘無主之地’,為什麽得不到開發?主要就是因為勞動力不足,一是沒有足夠的人手去開荒,二是現有的勞動力未能被充分利用起來。”

由此,羅蘭很自然地引出下一個問題:那些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的勞動力都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