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長遠目標

“目標任務:培養四分衛的傳球嫡系。

任務說明:在常規賽賽季結束之前,建立自己的嫡系傳球目標,初步構建四分衛的完整戰術體系。

任務要求:在十七周常規賽結束之前,由宿主挑選兩個傳球目標,分別完成十五個、十個達陣。洛根·紐曼,八十八號(6/15),泰德·吉恩,十九號(5/10)。

任務獎勵:養成大禮包+1;綜合訓練包+1。

失敗懲罰:基礎點數倒扣十五點;特殊點數倒扣兩點;休賽期訓練成效下降百分之十;休賽期日常訓練任務增加百分之二十;怨懟狗仔天賦技能冷卻三十天。”

這是今天比賽登場之前,突然出現的全新任務。

繼隱藏任務之後,又出現了一個目標任務,原本的三大任務系統,現在頓時就擴充到了五個席位,伴隨著常規賽的推進,系統的功能正在一點點開發出來。今天,沒有隱藏任務,也沒有特殊任務,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目標任務,短期之內無法完成的目標任務。

現在,目標任務已經出現了更新,和剛剛接到任務時相比,指定目標一和指定目標二,相對應地換上了陸恪挑選的洛根·紐曼和泰德·吉恩。這兩個傳球目標是陸恪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精心挑選的,更加貼近陸恪的比賽風格,也更加符合陸恪的戰術安排。

無疑,目標任務是一個長遠任務,整個任務範圍是常規賽十七周的時間,只有在常規賽落幕之際,才能得知任務的完成情況,也才能面對任務的獎勵或者懲罰,這是系統給出的第一個長遠任務,同時也漸漸顯露出系統的養成本質。

仔仔細細閱讀了任務說明之後,陸恪頓時就明白了過來。

在足球或者籃球比賽之中,單刀赴會、孤軍深入、以一敵百的情況,不太常見,卻也不太罕見,每一次單槍匹馬地深入敵軍,並且在群敵環伺之中,順利得分,這樣的場面總是讓人熱血沸騰、拍案叫絕;但在橄欖球比賽之中,四分衛卻需要隊友的幫忙,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

首先,他需要一個口袋。哪怕是支離破碎、風雨飄搖的口袋,一條進攻鋒線阻攔在防守鋒線面前,這也是至關重要的,雖然有時候某些進攻鋒線,有等於沒有;尤其是盲側的進攻護鋒和進攻截鋒,是球隊之中不為人所知卻不可取代的角色球員。

其次,他需要接球球員。傳球完成之後,傳球目標必須成功接球,甚至持球推進;如果頻頻黃油手的話,就算四分衛準確無誤地完成了傳球,他們也只能站在原地,望球興嘆,束手無策。即使是佩頓·曼寧、阿隆·羅傑斯,他們也需要一個出色的傳球目標。

現在,目標任務就開始為陸恪建立自己的“四分衛戰術體系”,確定了兩名接球球員,成為陸恪的嫡系傳球目標,並且一步一步地形成自己的傳球風格和戰術組合。

在今天舊金山49人的最後一档進攻之中,陸恪跑出口袋,搏命長傳,洛根和吉恩就完成了一個簡單的拆擋配合,最後由吉恩依靠個人天賦完成接球,為比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這是一個無比長遠也無比艱巨的任務,僅僅依靠陸恪一個人的努力,這是不夠的。

在日常訓練之中,陸恪需要和洛根、吉恩一起學習戰術手冊,一起磨合跑動路線,一起交流戰術口號,漸漸地培養出他們之間的默契和感應;並且在比賽之中融會貫通,真正地將訓練水平演變成為場上優勢。

系統之所以沒有更早一些提出目標任務,就是因為在等待著陸恪尋找傳球的化學效應。不是邁克爾·克拉布特裏,不是凱爾·威廉姆斯,也不是弗農·戴維斯,陸恪選擇了泰德·吉恩,這就是之前五周比賽累積下來的火花所引導的結果。

四分衛和接球球員之間的配合,這是十分微妙的一種化學反應。

之前在邁阿密海豚,還有去年在舊金山49人,吉恩更多還是待在特勤組,以回攻手的身份贏得一席之地。

一般來說,特勤組的球員還是以落選新秀為主,選秀大會之上第四輪選中的特勤組球員,這就已經可以算是高順位了;而吉恩卻是首輪第九順位的外接手,放在特勤組之中,完全就是暴殄天物。

但遺憾的是,吉恩加入進攻組之後,始終無法有效地融入球隊的進攻體系之中。面對的四分衛則是克裏歐·雷蒙(Cleo Lemon)、查得·培寧頓(Chad Pennington)等等在聯盟之中難以占據一席之地的球員,他似乎從來都不曾真正地站到自己的位置。

一直到陸恪的出現,吉恩的職業生涯煥發出了截然不同的光彩。這,就是化學反應。

所以,目標任務誕生之後,陸恪沒有太過猶豫和思考,選擇吉恩是一個順理成章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