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個人對決

“斑比!”

“牛頓!”

“斑比!”

“牛頓!”

阿羅哈球場之中,每一位觀眾都在殷切呼喚著自己支持球員的名字,以實際行動表達著支持和應援。但漸漸地,一聲咆哮,又一聲嘶吼,你來我往地,兩股聲音犬牙交錯地疊加而上,如同漩渦海嘯一般,浩浩蕩蕩地節節攀升,在全場轟動的歡呼呐喊之中,開始占據上風。

最後,成功地擰成一股繩,強勢地壓制住了其他紛雜的應援聲浪,成為了全場主旋律!

“斑比!”

“牛頓!”

兩位新秀四分衛的名字正在掀起驚濤駭浪,強勢而蠻橫地左沖右撞,迸發出了炙熱而昂揚的火花,滋啦滋啦地點燃了空氣之中湧動的化學反應,今天的技巧賽爆發出了前所未有且難以置信的能量,恍惚之間,仿佛這裏不是NFL職業碗,而是NBA全明星賽。

客觀來說,無論是論資排輩,還是球迷基礎,在職業碗之中,陸恪和牛頓這兩位一年級生都根本排不上號,遠遠不夠資格引發應援狂潮,但今天卻是特殊的例外。

根據往年經驗來看,職業碗本來就是玩票性質,大牌球員們都有所保留,還是以避免受傷為主;而技巧賽就更是如此了,競技第二,娛樂第一,球員們紛紛卸下重擔,重在參與。所以,美聯和國聯各自派出的十名球員之中,還是以年輕球員為主。

今年的技巧賽做出了一次膽大妄為的嘗試,開放了個人賽,開放了所有球員報名,並且開放了所有觀眾進場。強烈的實驗性質,充滿了無數不確定性,沒有人知道效果如何,也沒有人知道成品如何,更沒有人知道走勢如何。

於是,更進一步地,個人技巧賽成為了年輕球員的樂園。

相較於那些成名已久的老將,苦苦等待展現自我機會的年輕球員以及替補球員們,他們對於個人技巧賽的渴望才是更加迫切的,期待著個人技巧賽能夠成為類似於新秀訓練營一樣的表現舞台,成為他們事業的轉折點。

除了少數資深球員以玩票的心態遞交了報名申請之外,三年級以及三年級以下的球員占據了個人技巧賽報名名單的百分之八十。這是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的一個結果,對於聯盟來說,今年是一次實驗,各種意外也在所難免,所以他們也坦然地接受了現狀。

現在,個人技巧賽即將閃亮登場,但星光卻略顯黯淡。

以四分衛的位置為例,美聯的本·羅斯裏斯伯格、菲利普·裏弗斯,國聯的阿隆·羅傑斯、德魯·布裏斯,全部都沒有報名參加個人技巧賽;替代湯姆·布雷迪登場的安迪·道爾頓,以及替代伊萊·曼寧登場的陸恪,這兩位新秀球員選擇了報名。

換而言之,職業碗名單之中一共入選了八名四分衛,只有兩名一年級球員登場。

其他位置也都是如此。

在這樣的情況下,本賽季閃耀了整個聯盟的陸恪和牛頓就進入了眾人視線,源源不斷的八卦噱頭更是火上澆油,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今天個人技巧賽的最大矚目焦點。

當第一個聲音呼喚“斑比”的名字時,好事之徒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呼喊“牛頓”的名字,一來一往、一起一落之間,火藥味十足的對決就徐徐地拉開了大幕,並且越演越烈、越來越兇,如同一滴冷水落入了一鍋熱油之中般,劇烈地翻滾起來。

漸漸地,其他觀眾們都紛紛停下了自己的呼喊,左顧右盼地投去了視線,繼而發現了事情的真相,臉上也不由浮現出了笑容,相繼加入了這場恢弘盛大的派對之中,集體起哄。但是,每個人都必須選擇一個陣營——

陸恪,還是牛頓?

“斑比!斑比!斑比!”

不知不覺地,東風開始壓倒西風,一聲接著一聲,滔滔不絕的音浪正在席卷而至,人們此時才意識到,絕大部分觀眾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個陣營,眼底的默契和嘴角的笑容相映成趣,於是他們開始振臂高呼,齊心協力地試圖壓倒對手。

嘶吼和咆哮,慢慢地打破了天平的平衡。

當呼喊聲援達到了一個高度之後,阿羅哈球場的轟鳴聲就開始源源不斷地激蕩起來,就連火奴魯魯北岸的筒狀巨浪和大島之上的火山噴發都徹底淪為了背景陪襯,這也越發烘托出了這片球場的癲狂和炙熱,迸發出了難以想象也無法形容的超強生命力。

“斑比!斑比!斑比!”

這股聲浪越來越強勢,最終另外一個呼聲的生存空間徹底消失殆盡、灰飛煙滅;然後,全場超過三萬五千名觀眾都熱血沸騰地呼喊著同一個名字、同一個節奏、同一個目標,那激蕩轟鳴的共振在胸腔之中不斷盤旋,最後演變成為一道天光,撕破蒼穹天宇,照亮了整片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