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步步緊逼

以布雷迪和陸恪進行比較和討論,這是不公平的。

因為布雷迪本來就不是以傳球精準而著名的四分衛,他的戰術選擇、比賽觸感以及短傳布局才是縱橫聯盟的法寶,單單討論布雷迪的傳球準度,很多時候都非常離譜,逼迫著接球球員必須更多利用自己的天賦來完成接球。

事實上,不僅僅是布雷迪,聯盟之中大部分四分衛都不會在傳球精準度方面過度雕琢,畢竟橄欖球的傳球目標是移動的,而不是籃球的固定籃筐,著實很難把準度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更多還是需要傳球與接球的配合。

所以,這種基本功的紮實程度,更多還是那些永不言棄的陪練球員和替補球員才會反反復復地不斷打磨、不斷雕琢。

四大精英四分衛之中,德魯·布裏斯的傳球準度無疑是高人一等的,但這與他的身高有直接關系,他僅僅只有六英尺(183厘米),對於四分衛來說不算高,甚至可以算矮,選秀之中嚴重影響了他的前景,這也迫使他不斷打磨自己的傳球準度。目前他也是“矮個”四分衛的典型代表。

另外,阿隆·羅傑斯也是以傳球準度聞名的,他則是另外一種情況。羅傑斯是一個對自我要求無比苛刻的球員。在日常訓練之中,他會進行多種多樣的傳球訓練,孜孜不倦地提升自己的傳球技藝。嚴格來說,他比陸恪的訓練還要更早也更嚴。

總而言之,將布雷迪和陸恪的傳球準度、接球舒適度來比較,這是沒有意義的。但對於莫斯來說,他整個職業生涯合作過的四分衛也就只有五位,值得對比和參考的對象著實有限,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一種選擇。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莫斯現在對於陸恪的傳球與戰術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漸漸地打開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門,當陸恪快速召集戰術會議的時候,莫斯沒有任何猶豫和遲疑,條件反射地就第一時間跟隨著陸恪的腳步走了過去——

不是因為自己現在成為了進攻組的主力球員,而是因為兩次達陣所帶來的信心和信念。

如果再更進一步追究的話,也許常規賽第一周的那一次沖突交鋒,就已經悄悄地埋下了伏筆。

全神貫注地,莫斯投入了進攻組的戰術會議之中。

從開場到現在,可以明顯地感覺到,紐約巨人防守組依舊沒有改變戰術,不斷地提升短傳區域的壓縮,充分利用前場的擠壓和收縮,為自己的二線防守制造更多空档,並且在前場制造出更多機會。他們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對於舊金山49人來說,其實短傳區域是他們的優勢項目之一,但是,現在他們必須面對克拉布特裏狀態不佳、其他接球球員的狀態也普遍沒有達到最佳的情況,進攻組必須調整自己的進攻戰術,在強強對碰之中尋找出更多的解決辦法。

此時此刻,正式比賽之前的球員戰術會議就凸顯出了分量:所有的情況和所有的考量都已經出現在了紙面之上,現在他們只需要站在球場旁邊,進一步地演義和分析,就能夠快速地理解陸恪的安排和改變,還有進攻組教練的解釋和說明。

正在熱烈的討論之中,第三節比賽就已經結束了。

進攻組球員們擡起頭掃視了一下賽場,紐約巨人進攻組依舊沒有能夠推過中線,剛才最後三分鐘多一些的比賽,堪稱是犯規大戰,雙方一共出現了七次黃旗犯規,持續不斷地打斷比賽節奏,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火藥味的急速增長,還有雙方球員的寸步不讓。

但現在的情況來看,強強對碰——又或者說不擇手段地全面爆發對決之中,舊金山49人防守組還是略勝一籌。

第四節比賽開始之後,紐約巨人進攻組還是拒絕繳械地展開了推進,足足持續了兩分五十三秒的進攻之中,先後遭遇了兩次黃旗犯規和兩次三档進攻,終究還是沒有能夠撕破舊金山49人防守組的強硬封鎖。

在主隊半場的四十碼線之上,紐約巨人進攻組遭遇了當頭棒喝的三振出局,而且還是四档六碼的長碼數,主教練湯姆·考夫林還是沒有“年輕人”的大膽和瘋狂,不僅沒有敢強打四档,而且也沒有敢嘗試五十七碼任意球,中規中矩地選擇了棄踢。

這一波進攻前前後後消耗了六分鐘有余,但主要還是因為黃旗犯規的關系,消耗了大量比賽時間,進攻始終在反反復復。

面對舊金山49人防守組的步步緊逼、持續施壓,伊萊·曼寧還是遺憾地沒有能夠取得突破,不要說達陣了,就連任意球區域都沒有能夠推進,現在主動權再次交到了陸恪手中,勝負懸念確實越來越無法揣測琢磨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第四節比賽還有大把大把時間,一切皆有可能。

紐約巨人特勤組這一次沒有犯錯,穩穩當當地將橄欖球踢出了底線,沒有留下回攻的機會,也沒有留下意外的機會,直接迫使舊金山49人必須從己方二十碼線之上開始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