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8章 小小幸福

周一,慈善拍賣會正式舉行,制造了不少話題,也引發了無數討論;周三,舊金山49人整支球隊集體前往兒童醫院,探訪罹患重病的孩子們。

這是另外一場球隊的集體組織活動。

靈感來源於邁爾斯·斯科特,像邁爾斯一般飽受病痛折磨的孩子,著實不在少數,他們都只是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沒有多久,全部都是生手,卻需要面臨病痛的可怕折磨——更傷心的是,大多時候他們都無能為力。

面對那些絕症,似乎整個世界上都沒有人能夠幫助他們,即使是醫生都不行,那種無力和無助讓他們仿佛置身於一個無人的孤島,然後……就這樣自生自滅。除了自己繼續堅持,他們還能夠怎麽辦呢?

邁爾斯需要聖誕奇跡的力量,其他孩子們也是如此!

與慈善拍賣會相似的是,這同樣是球員家屬會議之上發起的提案,江攸寧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想法,數周之前,她詢問了陸恪的意見,然後陸恪通過萊赫聯系了整支球隊,把所有球員全部都動員了起來,集體加入到這場互動之中,親力親為地做出一點點貢獻,回饋舊金山這座城市的支持與擁護。

球隊經理特倫特·巴爾克得知之後,毫不猶豫地給予了官方支持,負責組織也給予經費,並且聯系了許願基金會,由雙方聯手合作,不是走過場、做面子而已,而是希望能夠真正地幫助到那些孩子們。

因為季後賽行程密集,每周都有工作需要完成,於是,和慈善拍賣會一樣,這場醫院探病活動也同樣安排在了國聯決賽結束之後的這一周,因為這周是職業碗周,不管球隊的季後賽征程能夠抵達什麽位置,這都是季後賽裏唯一相對空閑的一周時間,所有球員們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慈善活動之中。

活動當天,舊金山49人上上下下超過七十人,集體抵達了兒童醫院,包括球員在內,教練組和後勤組也全部參與其中。

整個探訪活動非常特別,所有球員和教練等全部一視同仁,完完全全以孩子為主,他們就是專程前來陪同孩子們的,復健、治療、閱讀、散步、聊天等等等等,陪伴著孩子們度過他們日常生活最簡單也最樸素的一天,所有行程都按照孩子們的節奏來走,只要孩子們有需求,球員和教練們就一定滿足。

這就是屬於孩子們的一天。

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的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不是陸恪,而是洛根·紐曼和喬·斯坦利。

洛根自己就是一個大孩子,陪伴著孩子們搭樂高、玩變形金剛、拆禮物,嘻嘻哈哈地玩鬧到滿頭大汗,徹底與孩子們打成一片,混雜在遊戲室的一堆孩子之中,沒有任何違和感,怎麽可能不受歡迎呢?

斯坦利則是一個小醜——不是負面意義的、而是正面意義的,他會折疊氣球、他會變魔術、他會講故事、他會說笑話……他甚至還攜帶了一個自己的玩具箱,現場教導著孩子們如何操縱表演皮影戲,那是他通過油管自學的華夏傳統文化特技,就連陸恪都瞠目結舌。

那麽,陸恪呢?

陸恪前往化療室陪伴著那些必須接受化療的孩子們,在那兒陪伴著他們度過了一段時光——和想象中有些不同的時光。

原本陸恪是準備過去講故事的,他還專門從醫院的圖書室那兒借了幾本童話故事,但結果卻被孩子們集體吐槽,“那些我們早就聽過無數遍了,我們不是三歲”,此起彼伏的抗議聲讓陸恪也是束手無策。

最後,事情不知道怎麽就發展成為“問答環節”了。孩子們詢問陸恪問題,陸恪以自己的經驗或者視角給出回答。

最開始,那些問題都是關於橄欖球的——不見得都是關於四分衛或者陸恪的,但或多或少都和橄欖球有關,比如,為什麽僅僅只是跑得快也不見得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外接手;比如,能不能翻跟頭地進入端區完成達陣,如果不能,為什麽,如果可以,那麽翻滾到半空中就出現掉球,那還算不算達陣。

諸如此類。

漸漸地,問題就開始脫離橄欖球範圍,逐漸向生活更加寬闊的區域延伸,並且發展走勢慢慢地超出陸恪的想象範圍,讓陸恪也有些招架不住,比記者厲害多了,比如,陸恪到底是怎麽知道自己愛上坎蒂絲的;比如,受傷期間陸恪是否想過改行;再比如,如果可以變身超級英雄,陸恪想要什麽超能力。

從問答開始,最後演變成為討論,所有孩子們都參與到了討論之中,在嘰嘰喳喳、眾說紛紜的熱鬧氛圍之中,化療的時間似乎也就沒有那麽痛苦、那麽漫長、那麽難熬了,不知不覺就能夠結束治療。

只有唯一一個小朋友是例外,他始終沉默地坐在旁邊,不曾開口。毫無表情的臉孔,也分辨不清楚他到底是正在傾聽、還是魂遊天外,全程都沒有表現出任何參與感,就這樣孤獨而疏離地待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