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正賽開始

張一飛站在博世彎前面的長直道上,確實看到了路面上,有著下陷的凹坑。但這並不是因為地形造成的橫向凹坑,而是一條縱向的長條狀凹陷。

因為奧地利A1賽道的特性,想要追求圈速取得更好的成績,就必然要把底盤調校到最低,才能有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好的過彎穩定性。

所以賽道上不知有張一飛會磨損到徹底的木塊,其他車手速度快了急刹車,同樣也會磨損,只是這個磨損程度會有不同罷了。

就像平常馬路上車經常走的地方,會形成車轍一樣,這個路段就是賽道上的刹車區,大多數車手走到這裏的時候,都會點下第一腳急刹減速。

而且這一腳急刹很猛,畢竟800米的長直道走到這個路段,車速一般都會達到350km/h左右,不靠著急刹根本沒辦法在短短幾十米內,把速度給降低到100km/h以內過彎。

F1賽道一般都是瀝青路面,就跟大馬路上的瀝青路材質是一個樣的,只是雜質跟精細度的區別。

瀝青沒有水泥那種硬度,特別F1賽事為了保證賽車的工況,以及車手的安全,主要賽事基本上都是在夏季度過,路面溫度也比較高。

瀝青在高溫之下就會變軟,突然遇到高速劃過的底盤木條,自然就會有一些痕跡。

一輛車在這裏刹車劃出一道痕跡,二十二輛車三場練習賽加上一場排位賽,總圈數至少實在三千圈以上,累積起來的痕跡就非常客觀了。

所以在賽道地面上,會出現這麽一道微微下陷幾毫米的凹坑。如果車手繼續選擇在這裏刹車的話,就不會再磨損到底盤的木條。

說實話,如果不是阿萊西告知,張一飛特地蹲在這裏尋找,還真不一定能發現賽道上,有這個微微下陷幾毫米的凹坑。這也是闊別賽道數年的科塞爾跟普羅斯特,沒辦法提供的指導。

畢竟這種凹坑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賽道布局的改變,甚至是天氣溫度的變化,刹車區域都會變得稍有不同。可能只有阿萊西這種職業生涯超過十年的老將,才能對比觀察出來賽道上的細微變化。

張一飛之所以沒選擇在這裏刹車,是因為他為了追求極端的速度,刹車點比這個要晚一點,屬於非正常操控走線,剛好就錯過了。

看來為了避免賽車底盤磨損,張一飛今天晚上要好好修改一下自己的走線策略,盡量利用賽道上存在的特性,在不降低速度的情況下,完成過彎走線。

比如說先急刹減速後,立馬松刹車空油門,甚至可以考慮補油加速,等入彎時候再減速。這樣因為速度已經減下來了,車身姿態也不會因為刹車出現過大的形變,算是一個折中的解決辦法。

查看完這個凹陷之後,張一飛沿著賽道,又把阿萊西所說的其他幾處,都驗證了一遍。

事實證明,阿萊西的經驗很有效,如果按照他的提醒更改走線方式,底盤磨損就能符合國際汽聯的限制,不用考慮賽後處罰,甚至是取消積分的事情了。

“臥槽,NB啊!”

張一飛站在賽道上,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他是真的沒有想到,阿萊西能總結出這樣的經驗,解決了自己目前一個非常矛盾的點。

這也讓他不由想起來,後世從網絡上看視頻,那些頂級車手開模擬器的場景,能做到閉著眼睛開摩納哥賽道。

說實話,張一飛自己在沒有成為F1車手之前,對於這種操控簡直是驚為天人。哪怕就是他現在成為F1車手了,完全閉著眼睛開某條賽道,還是有點做不到,差了一些熟悉度。

越是來到一個更高層次,其實天賦跟操控都已經相差不大了,看的更多是經驗累積跟變通。

張一飛沒有從小系統的方程式訓練,也沒有一步步的參與方程式梯隊賽事,而是直接“空降”到F1圍場。阿萊西的某些經驗,真的是彌補了他的不足,至少奧地利A1賽道,這次張一飛有絕對的征服信心了!

一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來到了奧地利大獎賽的正賽時間。

今天賽道上的場面,跟昨天排位賽稍微有些不同,那就是在觀眾席裏面,出現了很多藍白相間的寶馬旗幟,甚至很多人身著統一的藍白服裝,過來支持威廉姆斯車隊。

F1車隊其實很多時候都不是單一的,而是由底盤制造商跟引擎供應商聯合組建。比如說威廉姆斯車隊的正式書寫名稱,其實是Williams/BMW(威廉姆斯/寶馬)車隊。

特別是他們今年研發的代號“劍齒虎”賽車,算是雙方合作的一輛精品賽車,更是讓雙方的粉絲跟支持者都聯合了起來。

排位賽威廉姆斯車隊的成績算不好不差,但是對於主場來說,粉絲想要看到的是冠軍,這種成績連前三都沒有進去的成績,明顯是無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