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章 難的永遠是經費(第2/3頁)

……

此時的孔老爺已經辭去了所有的官職,不過仍然在謀求復出的機會。等過些日子,孔老爺感覺前線戰局不利,而自己也復出無望,便會前往美國定居,從此遠離政治,安心做起來富家翁。

孔府,王正廷和董守義見到孔老爺後,相互寒暄了幾句,便提起了索要經費參加奧運會的事情。

“庸之兄,你是咱們中國的國際奧委會委員,中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之事,你可不能不管啊!”王正廷一臉懇切的說。

孔老爺此時卻是在心中罵娘,要早知道有這档子事,他當年絕對不會答應王正廷,去當什麽國際奧委會委員!

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王正廷已經找上門來,孔老爺若是一毛不拔,肯定是說不過去的,孔老爺畢竟有著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身份,面子上的事情,還是得做足,若不然被人傳了閑話,丟了臉面也是不好。

“罷了,就當是花錢消災吧!”孔老爺想到這裏,只要不情願的答應下來:“儒堂老弟,既然如此,我自當是鼎力相助。”

“那我代表參加奧運會的國之健兒們,感謝庸之兄慷慨相助。”王正廷急忙白寫道。

“儒堂老弟不必日此,都是為國效力。”孔老爺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民國二十五年的時候,咱們派代表團參加柏林奧運會,一共花費了大約二十萬元吧?而且當時除了參賽的運動員之外,還有一個參觀團,參觀學習歐洲各國之體育發展,不知我可曾記錯?”

“確有此事。”王正廷點了點頭。

“德國的柏林和英國的倫敦都在歐洲,論距離的話也差不太遠,既然當年花費了二十萬元,如今我就捐贈法幣二十萬作為參賽經費,這次畢竟是沒有參觀團的,想來應該是綽綽有余了!”孔老爺開口說道。

聽了這話,王正廷的臉色頓時難堪起來。

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時候,法幣才剛剛發行,當時的一元法幣兌換一塊銀元,二十萬法幣就是二十萬大洋。可是到了1948年,法幣早已經形同廢紙。

過去的兩年,巨大的通貨膨脹之下,中國的物價早就如同脫韁野馬一般,1947年初的時候,大米賣6萬元一擔,而到了1947年底,大米卻要賣110萬元一擔,整整上漲了19倍。南京方面為了應對財政壓力,只得在1947年底發型了1000元、3500元和4450元三種大鈔。

這種濫發貨幣卻使得物價更加崩壞,以前的物價好歹是幾天漲一次,後來幹脆變成每天漲一次,再到後來變成了一天漲好幾次。100法幣的購買力,在1937年可以買兩頭牛,但是在1948年,只能買五十分之一個燒餅。各地的商店已經拒收450元以下的“小鈔”,買菜的時候壓根不用數錢,上秤稱一斤錢換一斤菜。

1948年的清明節,給祖先上墳的人都不用去燒冥紙,直接燒千元鈔票,因為一張千元鈔票還買不到一張冥錢紙,直接燒現金當然更加的劃算。那個時候食客在餐館吃飯,米飯兩萬塊一碗,當他吃完第一碗飯,想要第二碗時,米飯已經漲到了兩萬五千塊一碗了。

所以孔老爺所提出的二十萬法幣,連十碗米飯都買不到,這擺明了是在故意羞辱王正廷。

很明顯,王正廷來向孔老爺要錢,這讓孔老爺很不爽,所以在真正掏錢之前,要故意的給王正廷一些難堪,也斷了王正廷以後再來要錢的念想。

王正廷知道孔老爺是故意羞辱自己,他心中雖然憤怒,可為了中國健兒能出征倫敦奧運會,只能忍了下來。

於是王正廷陪笑道:“庸之兄怕是在說笑吧,現在物價飛漲,拿著二十萬法幣,去夫子廟都買不到一包點心。”

孔老爺立刻做出一副詫異的樣子:“現如今的物價都已經漲到如此地步了麽?我辭官以後便是閑雲野鶴一個,平日裏甚少出門,只是聽說物價有所升漲,卻不知道升漲到了如此地步!”

孔老爺賺了那麽多錢,當然知道外面物價是個什麽情況,此時的他不過是戲精附體而已。

只聽孔老爺接著說道;“既然這樣的話,這二十萬法幣肯定是不夠的,不知道這次去倫敦參加奧運會,究竟需要多少法幣?”

“至少要法幣一百五十億!”董守義從旁說道。

一百五十億,聽起來是一個十分誇張的數字,很多人怕是數“0”就得數半天,但是在那個通貨膨脹嚴重的年代,一百五十億法幣也就能換幾根大黃魚。

1948年,貨幣的貶值實在是太快了,6月25日的時候,上海的金價是每兩2億元,一周之後的7月3日,便漲到了每兩黃金3億元。在那個年代,隨便買件金銀首飾,交易額都是幾億幾億的。

二戰結束以後,國際上采用的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布林頓森林體系,當時美元也是與黃金直接掛鉤,1盎司黃金固定兌換35美元。按照這個匯率計算的話,一兩黃金的固定價格大約是56.2美元。假如按照每兩黃金2億元,150億也不過是買75兩黃金,約合421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