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方舟之上並不是方舟 第77-80章(第3/7頁)



所以,他要活下去,要更加的自私。

因此,作為一個極度自私的人,黃凱歌考慮的要比在場所有人更多。他要考慮所有條件,然後他發現,於雷所描述的那個目標,虛幻的好像肥皂泡。

盡管美好,但是卻不禁碰觸。

艦橋內尷尬的沉默了一分鐘之後,黃凱歌終於看著於雷,淡淡地開口道:“你的計劃太籠統了,我有兩個問題,如果你能回答我這兩個問題,我就幫你。”

於雷露出深思的表情,點頭示意他接著說。事實上,在場的每一個人,在他的計劃中都不可或缺。葉燃的幻象、韓承雲的瞬間移動、梁育的電腦控制、桓雪兒的力量、盧恒光的金屬鑄造和黃凱歌的透視都缺一不可。尤其是黃凱歌的能力,他是他們找到“蓮子”的眼睛。

“第一個問題,如果在救人的過程中,有人得到自由之後,反而想要攻占方舟呢?”黃凱歌直接道出於雷心憂的問題,“我在被帶到11區之前,在方舟上生活過一段時間。雖然是末日剛到,有些混亂,但是不可否認,方舟的設計是最完美的。與其再辛苦的去建設一個新的城市,不如直接搶奪。我相信,不止一兩個幸存者會這麽想。而問題就在這,如果只有一兩個幸存者這麽想的話,也許不會造成威脅。但是如果有一部分幸存者達成了共識,再加上有人領導,我相信方舟會產生很大的暴動。”

於雷並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朝他問道:“你的第二個問題呢?”

黃凱歌也並沒有因為於雷不回答他的問題而感到不滿,他也知道他的問題是很難回答的。“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假設第一個問題得到解決,那麽在建造‘蓮花瓣’的過程中,我們這些幸存者,究竟會過一種什麽樣的社會形態?”

於雷聞言一震,要說第一個問題他聽到的時候還在意料之中,那麽黃凱歌提到的第二個問題,他根本都沒有考慮過。

何為社會形態?

社會形態,是一定生產力基礎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是社會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文化結構的統一體;包括經濟形態、政治形態、意識形態。

什麽樣的社會形態?黃凱歌應該是根據方舟的現狀而提出的。

說到這裏,於雷雖然並沒有想到回答他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但是他已經肯定了黃凱歌是真的在考慮著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梁育剛才已經確認了“蓮花瓣”的硬件設施,那麽黃凱歌實際上是在思考著“蓮花瓣”的軟件系統。

他們設想中的漂浮城市,擁有著不下於甚至高於方舟的循環、能量、住宿系統,但是缺陷就是,誰來運作它。

方舟是在完全照搬著原來世界裏的社會結構,不但有各種階層,還有同樣的金融體系。有著完整的社會形態。有著社會經濟與物質基礎和上層建築與社會活動,這二者同時構成的社會模式。有著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經濟結構、人際關系、上層建築、意識形態、生產方式、經濟基礎……

他也在方舟上生活過幾天,也不得不承認方舟的設計者真的是天才,把每個細節都考慮得非常周到,盡可能地把人類社會的文明保存延續下去。

但是這種社會形態並不見得真的是完美無缺。因為方舟把所有的東西都保留了下來,這裏不僅包括了好的部分,同樣的也把**的地方從舊的世界帶到了新的紀元。例如賭球、黑夜中的用身體求得溫飽的女人、甚至把同胞當囚犯般關起來……

於雷的臉色變幻莫測,他思考著,艦橋內的眾人也同樣地思考著。

黃凱歌的問題直刺重點,雖然尖刻,但是卻在他們面前展現了一個新的世界。

梁育所介紹“蓮花瓣”中的環境盡管非常的誘人,但是在他們腦海中卻並不具體。加上黃凱歌所提的問題,他們開始確切地思考著,如果他們在“蓮花瓣”上生活,又將會是怎麽樣的一幅畫面。

他們有能力……或者說,他們有魄力去打破常規,重新建造一個新世界嗎?

而黃凱歌問的兩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說明了他們面前有兩條路。

如果說他們沒有打破常規的這種魄力,那麽也可以選擇反過來控制方舟。但是選擇後一種道路,就無法避免的選擇了和方舟上的人自相殘殺。

他們能下得了手嗎?

所有人都在思考,包括黃凱歌自己。

黃凱歌知道自己是個自私的人,所以他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把所有事情都分為好處和壞處兩個方面。

攻占方舟的好處就是擁有無限的資源和現成的生活環境,但是壞處就是要應付從此以後無窮無盡的仇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