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在許多年前,我不僅不是,甚至也沒有認真想過自己會變成一個所謂的作家。也就是說,我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自己會終日坐在電腦前,吭哧吭哧地把頭腦中亂七八糟的想象和對白打出來,將它們公諸於世,變成一頁頁的鉛字,祈求讀者的幾聲贊賞,同時忍受更多的指摘,換取一點微薄的稿酬。

然而在那些少不更事的青蔥歲月裏,已經有一些超現實的想象場景不知從何而來,在我腦海中盤旋浮沉,加起來有一打左右:一個永生的人在億萬年後懷念早已逝去的愛,或者一個普通人睜開眼睛,發現自己在另一個星球,另一片海岸。我稱之為“我的故事”。每天我都會花一些時間去思索它們,想象人物,或者編織情節,就像在自己家的一組盆景上澆水,不指望它們能長成參天大樹,但它們會抽枝發芽,長出藤蔓,爬過墻壁和天花板,將小小的我的世界包裹起來,這個幻想的小宇宙讓我遐想,給我慰藉。即使那些歲月已經遠去,這些夢幻編織的世界卻依然陪伴著我。

《時間之墟》所講述的正是“我的故事”中最令我著迷的一個,它的最初淵源來自於我少年時看過的一部電影《12∶01》,主角在一個不斷重復24小時的時空中不斷醒來,但除了他本人,周圍的人對此毫無記憶,女主角本來被殺死,卻又再次復活,從此在生死邊緣徘徊。初次領略到此片的我正如主角本人一樣震撼不已。後來我才知道,《12∶01》改編自美國科幻作家Richard A. Lupoff的同名小說,是“時間循環”(Time Loop)概念的最早作品,類似主題的小說影視還有不少,其中膾炙人口者如Ken Grimmwood的《重播》(Replay),金凱利主演的電影《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等等。中國作家柳文揚的《一日囚》也深為國內的科幻迷所樂道。

但這個本已堪稱瘋狂的假想還可以更進一步。如果不僅主角自己的記憶,而且全人類的意識都被卷入了這場永恒復歸的宏大遊戲中,又會如何?那麽,人類的生活和歷史將在一個循環往復的世界裏延續下去,這個世界一成不變,這個世界千變萬化。在其中人們一遍遍死去,又一次次復生,相互殺戮,又沉溺於情欲,擁有永生,卻宛如行屍走肉。那是一片時間的廢墟,棲息著無盡沒有靈魂的幽靈。這是最好的世界,這是最壞的世界。它令人恐懼萬分,又令人無比著迷。

這個我自信前無古人的設想誕生於我的本科時代,這一背景在故事中留下了明顯的印記。當我在熙熙攘攘的食堂裏打飯,坐在窗明幾凈的圖書館中讀書,或者在湖光塔影間漫步的時候,那個光怪陸離的瘋狂世界仿佛就在繽紛萬象的背後若隱若現。當然,在當時這個故事既沒有題目,也沒有完整的情節或設定,但故事中的若幹人物雛形:韓方、艾薇和陶瑩,甚至包括馬小軍,已經在孤獨的想象中陪伴了我十年之久,楔子中的場景也是多少年之前就躍入腦海的。

在2012年的某個清晨,半睡半醒間,這些昔日的幻夢再次在我面前浮現,於是我終於決定寫出它們,盡最大的努力,賦予這個世界和其中的人們以真實存在。

我曾經的野心是寫出一個永遠循環世界中的人類精神史,這一嘗試大概終歸失敗,世界浮光掠影,故事漏洞百出。雖然如此,我卻總覺得那片時間之墟仍然在那裏,在億萬年之後,星辰寂滅後的宇宙終局。最終我們的生命和文明將歸於星塵,但如果在那唯有死寂黑洞的無盡黑暗中仍然棲息著我們熟悉世界的碎片,這或許會成為我們最後的慰藉。

感謝水木社區科幻版的版友們,本書的初稿《虛紀元》曾在那裏連載,得到的熱情好評令我自己也感到吃驚,如果沒有大家的催更,或許這個故事會半途而廢。我們大家甚至發展出了某種“虛空紀文化”,一起推演相關的社會演變,記得一些版友還提出了以周、月和年以及數十年為單位的時間循環,並深入探討其中社會運行的法則。我們驚訝地發現,每一個不同尺度的時間循環,所產生的社會形態也是千差萬別,絕無重復。我覺得,這些思想實驗甚至具有了超出本書的深刻意義,如果有人能將其他的虛空紀故事寫出來,那將是多麽有趣!

特別要感謝劉慈欣老師對本書的肯定和喜歡,大劉在和我的通信中幾次提到這部作品,並慨然推薦,這對我是莫大的鼓勵。也非常感謝郭敬明先生和最世文化的重視。本書前面的若幹章節在《最幻想》上連載了六期,幸運地獲得了許多最世讀者的喜愛,被列入最受關注的欄目,也希望大家能喜歡後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