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至今仍有人相信,人類留在自己的行星上會更幸福些——不過到了這會兒,這樣的奢望已經太遲了,一切都不可逆轉。無論從哪個角度說,如果人類還固守地球,就不能被稱之為人類。曾幾何時,在活躍躁動的天性驅動下,他們超越了自己的世界,登山一般進入了天空,又潛入海洋;如今,在太空的深處,月球和其他行星又在召喚著他們。人類的不安分是不會有所緩解的。

一直以來,在月球上開拓是一項緩慢、痛苦,甚至悲劇般的事業。從始至終,它的代價都昂貴得不可思議。自人類第一次登陸以來,兩個多世紀過去了,地球這顆衛星的大片地方依然沒有開發過。當然,月面的每一處細節都已經通過太空攝影繪成了地圖,然而在崎嶇的球面上,還有一半以上的地方沒有經過詳盡的考察。

“中心城”和其他基地是花了偌大氣力建造起來的。在熾熱的白晝和墨黑的寒夜交替的月球上,它們是廣袤荒原中承載生命的島嶼,是沉寂戈壁中的綠洲。有許多人質疑過,付出那麽大代價在這裏維持生存是否值得,因為火星和金星所提供的機遇比這裏大得多。然而拋開所有的問題,人類還是離不開月球。它曾是走向太空的第一座橋頭堡,至今依然是通往各行星的一把鑰匙。一班又一班的航天機,從一個行星世界飛向另一個行星世界,中間都要在這裏添加能量——在巨大燃料箱裏填滿顆粒極細的沙塵狀燃料,接下來,粒子火箭會將這些燃料沙霧化之後噴射出去。在月球添加燃料沙,就可以不必從引力大得多的地球上起飛,如此一來星際間的旅行成本可以節省九成。的確,如果沒有月球這個加油基地,經濟實惠的太空航班就永遠不能夠實現。

經過驗證,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的預料是對的——月球還具有巨大的科研價值。天文學最終從地球大氣層的束縛中被解放出來之後,就獲得了巨大的進步。的確,極少有哪個科學的分支沒有從月球實驗室獲得便利。地球上的政治家不管目光有多短淺,畢竟都記取了一條教訓:科學研究是文明的血脈,是可以永遠獲利的投資。

雖然進程緩慢,又遭遇了無數惱人的挫折,人類還是發現了生存之道,進而在月球上紅火地過起了日子。他們發明了新興的真空技術、低重力建築學以及氣溫控制技術。雖然需要時刻警惕以防止侵害,人類還戰勝了月晝和月夜這對魔鬼雙胞胎。火燒般的白晝高溫會使頂層膨脹,使建築遭到破壞;極寒的夜又會將沒有保護措施的金屬結構拆散,因為它造成的物理收縮是地球上從來不會出現的。然而所有這些問題,最終都解決了。

任何一項新穎而富有野心的事業,遠遠望去都是危險而艱難的。月球再次證明了這一點。那些曾經顯得無法克服的困難如今都成了月球的傳奇佳話。曾經讓第一批開拓者氣餒的障礙如今幾乎都被忘卻。在人類曾經徒步奮鬥過的月面上,今天的單軌機車可以載著來自地球的客人,奢華舒適地觀光旅行。

從某些方面來說,月球的環境沒有對天外來客構成阻擋,反而對他們有所幫助。例如,月球的大氣。在地球上,大氣層可以被視為良好的隔絕層,它不會影響太空對地球的觀察效果,卻足以構成抵擋流星的防護罩。絕大多數流星都被大氣層阻擋在距離地表一百公裏以外的高空。換句話說,它們是被空氣的阻力“制住了”,停留在了空氣密度並不高於月面大氣的層面。事實上,月球的無形防護罩甚至比地球的更有效,那是因為月球的引力小,因此防護層向空中延展,比地球高遠得多。

對於最初的開拓者來說,最驚人的發現也許就是植物生命的存在。很久以前,古希臘的阿裏斯塔克斯和埃拉托色尼就做過猜測,根據某些火山口的明暗變化,他們推測月球上有某種形式的植物。不過在如此極端的條件下,植物如何存活,還是很難想象。當時的猜測是,有可能存在某些原始形態的地衣苔蘚,而且如果能看到它們維持生命的手段,一定會很有意思的。

然而這樣的猜測很有些偏差。略作深思就應該想到,月球植物應該是高度專門化的——極其復雜,唯有如此,才能應付得了嚴酷的環境。原始的植物不可能在月球存活,這道理同原始人類不能在月球存活是一樣的。

最普通的月球植物往往發育成肥胖的球狀,同仙人掌差不多。它們有帶刺的表皮,可以防止流失珍貴的水分,植株上還到處分布著斑點,那是些透明的“窗口”,可以允許日光透射進來。自然界的這項即興創作,也許會讓許多人覺得吃驚,然而它卻不是唯一的現象。在非洲也有些沙漠植物獨立地進化成了這樣的形態,因為它們也同樣需要解決如何鎖住陽光並防止水分流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