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槍與彈(第2/3頁)

而且就算完成了一台這樣的機械,對操作這台機械的工人的要求非常高,因為只要一步步到位,低溫泄露了就能把人凍成冰棍,亦或者超過壓力爆炸。氧氣不是汽油燃燒物,但是高濃度氧氣可以讓鋼鐵變成易燃物。化學實驗上,純氧中放入紅熱的鐵絲那個就和煙花一樣。

本位面很顯然沒有把人力資源重點投放至這個危險技術升級上。元老會第二代已經不拿扳手了,都是大企業家。種植園以及航海貿易等收益要來的快。重工業只不過是在國家稅收支援下緩慢的發展。拿扳手累,拿扳手亞健康,拿扳手有危險。人人都是平等的,元老們比其他人更平等。平等的元老們沒人願意吃虧當傻叉,第一代激情熱血,雄心勃勃想要改變世界的元老們都離開這個世界了。

而且就算搞成這種技術,真正的氧氣煉鋼依舊是成本太高,中國煉鋼產業21世紀初爆發從一億噸爆發到七億噸,取決於九十年代的壓力吸附空氣分離技術,也就是一個半透膜,然後一邊加壓,讓氧氣和氮氣分離了。這技術降低了操作危險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分離相同量的空氣,能耗降到了壓縮空氣機能耗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一個煉鋼時代的工業國家可以碾壓第一個時代的工業國家,傳統貝斯曼煉鋼時代工業國日不落可以碾壓農業國大清。相同,二十一世紀動輒每年幾億噸鋼鐵產量的中國,放在二戰那是平推的節奏,因為材料生產技術上的代差。

煉鋼大法好。煉鋼決定生產力,煉鋼決定戰鬥力。好鋼材就有好槍管,就有好炮管。當然有槍還要有彈。

槍管由於材料的進步從鐵管變成了鋼管,同時由於材料增強,不害怕後裝炸膛變成了後裝槍。子彈嘛,一開始是圓球狀態。由於滑膛槍彈道詭異,最後變成了尖頭鉛彈。火藥推動彈丸底部凹槽,是的被撞擊的鉛彈變粗擦著槍管中的膛線螺旋飛出。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米尼彈。

然後米尼彈,和裝上黑火藥的紙殼子定裝。紙殼被咬開,由燧發槍燧石激起的火星引燃。就成了紙殼子彈。同樣是因為材料強度無法支撐能量的原因。隨著化工技術的進步無煙火藥的威力是黑火藥無法比擬的。鉛彈太軟了,無煙火藥的沖擊力可以將鉛彈在槍管中沖碎,就算沖不碎也有一點點鉛落在槍管中填滿膛線,這是非常討厭的事情。

所以裝火藥的紙殼子變成了桶套一樣的金屬彈殼。鉛彈外面抱著一層銅或鐵的金屬殼,變成了銅殼鉛型的被甲彈。這就是現代子彈。金屬彈殼那個桶套一樣的東西內部火藥被點燃,火藥爆炸將彈殼前方的銅殼鉛彈推出。劇烈的爆炸氣體湧入銅殼鉛彈底部,將銅殼撐開,完美的與槍管的膛線契合,螺旋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彈頭直射目標,無煙火藥的強大動力終於完美的作用在彈頭上,不用擔心純鉛彈頭承受不住力量,崩壞。

無煙火藥子彈在射程上完勝之前的鉛頭彈。這就是步槍子彈。

這個世界是步槍的世界,趙衛國基礎基地生產的鉛彈頭怎麽能夠打仗。遊擊戰還行,大平原正規軍正面作戰用鉛頭彈就是找虐的。所以趙衛國要求定型的第一款武器就是能發射被甲彈的步槍。

然而現在趙衛國和六位預備役商量的事情就是有關武器定型的事情。趙衛國畫了兩個子彈刨面圖,彈頭都是一樣的,就是彈殼下面的底火有著兩種不同的結構。

底火引燃彈殼內部發射藥的結構,所有彈殼底部都有一個坑,坑中有細小的孔底火被激發後,就是從這個孔引燃彈殼中的火藥的。然而彈殼底部這個坑是被薄薄的銅帽子蓋上,俗稱火帽。槍械中的撞錘撞到這個銅帽子銅片下就點火,這個點火機制是什麽。

以一種,彈殼底部的小坑中有一個凸起的錐子,當槍械的擊錘敲擊在火帽上時,其實就是隔著一層銅帽和這個彈殼底部坑中凸起的小錐子對撞,將銅帽中一壓就炸的雷汞點燃,爆炸的高熱沿著彈殼底部坑中凸起邊緣的兩個傳火孔進入點燃發射藥。

至於第二種,彈殼底部坑中沒有這個錐子,取而代之的是位於中央的一個傳火孔。一個巴掌拍不響,槍械的撞錘必須有一個凸起的東西和它撞才能產生火花。所以一個三瓣形圓錐罩在這個中央傳火孔中央這個尖錐叫做傳火台,負責和槍械撞錘隔著銅帽對撞,點燃的底火順著三瓣葉子縫隙處進入中央傳火孔。

很顯然第二種先進一點,第二種叫做中央底火,美國佬就是用這種東西的,第一種子彈彈殼發射一次,那個凸起的撞錘就壞掉了。而第二種只要把那個傳火台子換掉,塞上火帽。就可以再次給彈殼裝藥,裝銅殼鉛彈頭。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復裝子彈。當然第一種也可以復裝的,但是超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