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節點

銀河紀74年,超小型無輻射氦三核融合爐問世,困擾人類百余年的能源危機,終於獲得了暫時性的解決。同時,采用這種融合爐作為動力的太空艦船,由於騰出了大量空間的關系,載貨量、速度和續航能力都得到跨越性的增長。

銀河紀184年,第一艘私人投資建造,航速達到每小時10萬公裏的運輸船,在美國建造的阿波羅太空船塢中進行了首航儀式。從此地球到火星只需要五百個小時,第一次大航天時代正式開始。

銀河紀234年,華國太空探測船在偶然之中,在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時空跳躍門。能夠瞬息之間,就到達了3.5光年外的所在。這個發現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被稱為一百年來最偉大的發現。此後,陸續有新的時空跳躍門被各國發現。

銀河紀922年,模擬時空跳躍試驗,陸續在列國科學家們的努力下取得成功並迅速普及。人類各殖民星之間的距離再次被大大縮短。

縱觀人類在宇宙航行上的發展歷史,時空跳躍門的發現以及模擬時空跳躍試驗的成功,可說是至關重要。前者給第一次大航天時代的盛興,添上了最後一根薪火。是地球列國強盛之始,也是讓它們衰敗之源。

而後者,可以說是直接造就了銀河帝國的崛起。

不過這個從12世紀,綿延到29世紀初葉的銀河唯一國家也同幾千年前沖出地球的列國一樣,毀於毫無節制的擴張。

眾所公認的是,銀河帝國崩潰的誘因,雖是銀河紀2831年,帝國因皇位繼承權紛爭而爆發的內戰。不過其主因,還是他那龐大到不可思議的領土,與星際航行技術通訊技術的嚴重脫節。

而如今的銀河紀三十八世紀,距銀河帝國正式滅亡九個世紀之後,時空跳躍技術卻再次有了巨大的發展。進行時空折疊,所需消耗的能量與跳躍距離的比例,正在大幅度的縮小。比之九世紀之前,足足節省了三分之一的能量。

而伴隨著這一巨大進步的是時空折疊的最大跳躍距離,從九世紀前的一點五光年,增加到現在的三點二光年,而最短跳躍也縮短至零點零四光年左右。

——毫無疑問的是,這意味運輸船的航程,正在開始跳躍式的增長。

很可能有人還搞不清楚,後者對宇航技術的重要性,那麽再舉一個例子:從赤巖星到愛爾蒙第星,這百余光年距離的航線,在九百年前,至少需要十二天以上的航程。而到現在,就因為最短跳躍距離的降低,不過只需四天左右就可到達。

這縮短出來的八天時間,應該很能說明問題了。

在銀河帝國時代,雖然有了時空跳躍技術的問世,不過困擾著人類的是,這種技術使用的要求十分之苛刻。需要沒有任何時空斷層,沒有任何時空扭曲,時空維度絕對平穩的區域,才可以進行時空的折疊。

而在銀河之中,這樣的地點並不沒有,並且分布廣泛。但是它們卻並非總是連接在一起的。

——這些被稱為時空跳躍‘節點’的區域,互相之間有時候相隔不到一個光時,而有時候哪怕最近的一個節點,距離也會達到十幾光年。

可以想象的是,時空跳躍技術剛剛發明的那個年代。最短時空跳躍距離高達零點三光年,最遠跳躍距離則不過一點一光年左右,所能選擇的‘節點’實在少之又少。那時候的艦船為了到達下一個能夠進行跳躍的節點。有時候甚至不得不進行長達一個月到半年時間的遠航。

而現在人們能夠利用起來的節點卻是越來越多。所需花在到達下一個時空跳躍節點所需的正常航行時間,自然也在不斷縮短。才有了赤巖星到愛爾蒙第星航線,十二天航行時間到四天的巨大飛躍。

做好了艦船配置方案,並不意味著艦隊的隊型,就可以一成不變。有時候,必須因為時空節點的大小,周圍的隕石和星塵,做一些或大或小的調整。

雖說保全公司下屬的各艦艦長和軍事相關人員,素質都是極高,基本上都能夠遵循既定方案,自主尋找到自己戰艦所處的最佳位置。不過從總體防禦的布局來看,卻還是需要上面,做一些調控。

而航程第一日的前半天,楚天除了開始拿出了一個艦隊配置方案外、其他的大部分時間,就都如泥塑木偶般,在艦橋中的艦隊指揮官席上坐著。而這部分的工作,他大多都是交由伯納迪恩來完成。

這麽做,楚天是刻意為之,他清楚的知道現在,目前最需要的,不是莽撞的去發號施令,而是先靜靜的看看別人,到底是怎麽做的。用他的那雙眼睛仔細看和學習伯納迪恩,在指揮艦隊陣型變化的老到經驗,以及各種需要注意的小竅門和事項,再將之和自己在學院中所學到的知識印證和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