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客卿

深春時節,雨過,山林田野一時清新,不少士子貴家,都出遊。

上午陽光燦爛,樹影叢草,點點花開,爭奇鬥艷。

眼見馬車牛車來來往往,不少女子都乘車,指點美景。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方信從山腳中出來,租得一個牛車,在道路上緩緩地行著,指點著美景說著。

兩人都換了衣服,古袍古裙,都在於寬大,方信頭上,還戴著白銀小冠。

古人結婚都早,十五六歲就結婚生子,因此這個身體,也才二十七歲,經過半個月調整,方信已經消化了這個身體。

此時,白銀小冠,白麻長袍,長袖翩翩,身形高大,眸子深邃,就立在那裏,就有一種與世同行的風度。

冠禮,是此世界正禮,男子冠禮,女子笄禮。

按此世界制,男子十六歲行冠禮,女子十五歲行笄禮。當然,冠有分別,黎民用草冠(實際上百姓很少真正一直帶著冠);士子和八品以下官員,可用細紗木冠;而七品官員以上,可用銀冠;四品以上,可用金冠;二品以及皇室,可用玉冠。子弟之中,繼承人可同級,非繼承人減一等處理,但是最低是細紗木冠,以示和黎民有別。

方信用銀冠,實際上算是不遵循禮儀法度了,畢竟這個身體的身份,最多只能用細紗木冠罷了。

可是方信自然不放在心上,稍稍越禮,也是可容。

上午的陽光,時從濃密枝葉間灑落在牛車上,斑斑點點,道路雖然不算幽靜,但是卻也有著清新,蕭安寧深深呼吸,感覺愜意,她是第一次旅行,自然處處新鮮。

“你有沒有發覺一些異樣?”方信問著。

蕭安寧摸著裙衣,對這個身體還是相對滿意,聽著問話,她掃看四周,不能理解。

“你看那些女子神態,多是從容,出入野外少有忌諱,這就有些不符合長久的後農耕社會形態了。”經過一些摸索,方信終於廢棄了“封建社會”這個帶著意識形態的說法,而采取了“采集社會”、“前農業社會”、“後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等等更明確的更實在的描述。

畢竟封建的原意是分疆裂土的分封,用在西歐社會還可,用在中國的中央集權社會就不倫不類了。

“哦,爸爸你這一說,我也覺得有些奇怪,是的,按照教科書說,采集社會,主要食物是采集水果、堅果、谷物,挖掘塊根植物和昆蟲,而男子捕捉小動物和魚類,由於采集經濟在當時居於主要地位,對體力要求不高,因此男子和婦女之間地位並無差別,再加上當時壽命短暫,人口稀少,能生育就代表著種族的延續,女子的重要性就凸現了,所以才有數萬年延續不斷的母系社會。”

“隨著農耕和狩獵的發展,進入前農業社會或者分支狩獵社會後,男子體力上的優勢就開始體現出來,成為了經濟的主流,並且基因也越來越向這方面發展,男子的地位就不斷提高,壓倒了女子,進入父系社會。”

“工業時代,也是如此,男人能擁有著強健的體力,這使女子無論怎麽樣呼喚女權,也無法改變男尊女卑的地位,必須等到了信息社會,社會生產不需要體力,體力上只需要命令和按鍵之類,男女體力上的差距就被彌平了,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的時代來臨。”

方信微笑,女神文明雖然復興,卻沒有再來一次母系社會,這是由於經濟和技術決定的基礎,誰也無法抗衡,只能維持在男女權利,六四或者五五的程度。

卻聽著蕭安寧繼續分析:“按照我所見的,我所記憶的,這個社會還停留在典型的後農業社會,農田開墾和種植還是社會經濟基礎,這都需要男人的體力,因此這個社會,本應該是很強的男尊女卑的時代,可是現在情況有些不符。”

“你說的,是基礎,是大勢,可是有基礎和大勢,就有波折曲線,這和風俗、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套一句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反作用經濟基礎,但是一切尊卑,在於經濟,在於力量,武功的存在,就使這個社會產生某些很有意思的分化。”方信指點地說著。

蕭安寧掃看四周,這時,來到一處湖邊,湖邊都是田野,灌溉著農作物,而湖中,沒有絲毫汙染,碧波萬畝,清徹蕩漾,讓人沉醉。

不少牛車馬車,那些人踏青旅遊,男女都指指點點,談笑風生。

就在這處,看見前面聽著幾輛馬車,沒有見到轎子,八個配劍的侍從,四個丫鬟,拿著茵席鋪下,又放上酒肴,而一個少年正在春光中讀書。

少年估計只有十六歲,頭戴著黃金小冠,面色皎月,眉如墨裁,神彩飛揚。

還有著兩個少女,卻是一對雙胞胎,年級很少,只有十二三歲左右,和蕭安寧差不多,她們兩個沐浴在明媚和暖的春光裏,長得卻是一模一樣,顯是雙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