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2頁)

“你這話說的太滿了。”明夕玦發現楊廣經過此次勝利之後,自信心爆棚,立刻打擊他,“你面對的困難多著呢,眼前就有一點,江南世家和山東世家自負是純正漢人,看不起關隴世家,說他們是胡漢咋種,暗地裏動的手腳肯定不少,更不要說還有在江南根深蒂固的佛教。如果你不能好好解決此事,定會有人以此攻擊你,甚至誇大此事,妄圖抹去你的功績,你可有想好對策?”

楊廣早就將這些問題翻來覆去想過很多遍,聞言立刻說:“我打算先去拜訪茅山宗掌教王遠知道長,茅山宗乃天下道教之首,上一任掌教陶弘景還被封為‘山中宰相’,在江南世家極有影響力。若是我能得到茅山宗的支持,江南世家也會掂量掂量;我未來的正妃蕭氏是後梁明帝的女兒,這又拉近了我和他們的關系。我這些天也鉆研了多本佛經,只要我表現出對佛學和儒學的熱心,接見幾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儒,和他們辯論以此,不僅可以讓南朝人民接納我大隋,也會讓民眾更加愛戴我。”

想到世家大族,明夕玦就心生厭惡,李唐為了爭奪天下,居然引突厥兵入關,讓突厥人肆意踐踏百姓,在他們眼裏,世家的利益重於國家的利益,百姓更算不得什麽。這毫無疑問是“漢奸”,之所以沒落個“漢奸”的名聲,只能說李唐得了江山,沒人敢這樣寫,在明夕玦看來,就算皇帝再昏庸,世道再亂,內部解決就好,怎能引外敵進入?外族根本不會把你們當人啊,歷史上這麽多慘痛教訓還不夠嗎?

對唐太宗李世民,明夕玦感覺也很復雜,他承認,李世民是明君,將天下治理的很好,但李世民也是史上第一個親自修改史書的皇帝,他的舉動讓史官從此不再純粹。而且,太宗和魏征的君臣相得引為美談,流傳千古,誰知道魏征死後,李世民就砸了魏征的墓碑?對於這位皇帝,明夕玦頂多打六分,不過明夕玦向來客觀,現在他對李世民評價都來源於史書,真正如何還是要等日後見了再說。

對唐太宗李世民,明夕玦感覺也很復雜,他承認,李世民是明君,將天下治理的很好,但李世民也是史上第一個親自修改史書的皇帝,他的舉動讓史官從此不再純粹。而且,太宗和魏征的君臣相得引為美談,流傳千古,誰知道魏征死後,李世民就砸了魏征的墓碑?對於這位皇帝,明夕玦頂多打六分,不過明夕玦向來客觀,現在他對李世民評價都來源於史書,真正如何還是要等日後見了再說。

“茅山宗王遠知?”石之軒沉吟片刻,也覺得這是極好的選擇,不過他還是提出了兩點,“樓觀派是天下有數的道家大宗,他們的分支全真教在江湖也很有威望,同樣不能落下,但我覺得還應以茅山宗為主。但王遠知是典型的江南世家清流,我們如何打動他呢?”

石之軒看似在提問,目光卻一直落在明夕玦身上。

凡事都要榨取最大利用價值,這才是石之軒的行事風格,眼下有明夕玦這個外掛在,如果不能打動王遠知,他也不用當這個花間派掌門了。

楊廣也望著明夕玦,直接說:“阿拓,靠你了。”

果然,人一熟就不容易保持神秘感,明夕玦這樣想著,卻取出一小罐六安瓜片,這個時代喝的都是茶湯,即茶葉混著調料一起煮,味道要多奇怪有多奇怪,明夕玦自然喝不慣,就直接向主神要好茶。結果從楊麗華到楊廣到石之軒,從向雨田到慕清流到令東來,沒有一個不喜歡的,楊廣雖然派人倒騰茶葉去了,但現在還沒多少成效,要打動王遠知,還得用主神出品的好東西。

“僅僅是茶葉還不夠,我會幫他們道教整理一個完善的體系出來。”明夕玦知道後者才是道教無法抗拒的,他望著楊廣,意思很明顯。

現在武將對你有認同感,文人清流景仰你,天下人都知道你一統全國,勒令士兵秋毫無犯,百姓對你感激涕零,後宮之中還有楊麗華暗中動手腳,獨孤皇後也更偏心你,還我們還這樣幫你,如果你再搞不定江南並借機當上太子,你就真的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