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塔(第3/12頁)

千千萬萬人辛苦勞作,無休無止,同時滿懷喜悅,因為這份工作最終會讓他們更加親近耶和華。一想到這個場面,希拉魯姆就無比振奮。當巴比倫人到以攔招募礦工時,他是多麽興奮啊。可現在,站在這座巨塔的底座,一種抵觸情緒油然而生:世上不應該存在如此高大的東西。仰望高塔的時候,他只覺得自己所處的仿佛並非世間。

這樣一個東西,是他應該攀爬的嗎?

登塔的那個早上,第二層平台上到處是構造堅固的兩輪拖車,排成一列又一列,把整個平台擠得滿滿的。許多車上裝載的並非建築材料,而是各種食物:一袋袋大麥、小麥、扁豆、洋蔥、椰棗、黃瓜、面包和魚幹,還有數不清的大陶罐,裏面盛著清水、椰棗釀的酒、啤酒、羊奶和棕櫚油。還有些車子裏的貨物完全可以拉到市場上出售:青銅容器、草編籃子、一卷卷亞麻布、木頭桌凳。車上甚至還有一頭育肥的公牛和一只山羊,幾個僧侶正用布蒙上它們的眼睛,讓它們看不見高塔兩側,免得上塔時受驚。到了塔頂以後,它們將被用作獻祭的犧牲。

對了,還有些車子載著礦工們的鎬頭和錘子,以及一個小鍛爐所需的全部工具。工頭事先還作好了安排,將大批木材和一捆捆蘆葦裝車上塔。

路加圖姆站在一輛車邊,系緊捆紮木材的繩索。希拉魯姆走了過去。“這些木頭是打哪兒來的?自從我們離開以攔,這一路上我沒見過森林。”

“這裏北面有座森林,裏面的樹都是開始建塔時種下的。砍伐的木材順著幼發拉底河漂流而下。”

“你們種植了一整座森林?”

“這座塔開工的時候,建築師們就知道磚窯需要大量木頭作燃料。這裏找不著那麽多木頭,於是他們種植了一座森林。好些人的工作就是給森林澆水。還有,每砍掉一棵樹,那些人就會補種上一棵新的。”

希拉魯姆驚嘆不已,“所有木頭都是這麽來的嗎?”

“大多數吧。北邊還有其他很多森林也被砍了,木頭順流漂下來。”他檢查拖車的輪子,拿出隨身帶著的一個皮革瓶子,拔下瓶塞,往輪子和車軸上倒了一點油。

南尼走了過來。他望著從他們眼前伸展開去的巴比倫城,道:“就這兒已經夠高的了。我還從來沒爬到過這麽高的地方,可以俯瞰一座城市。”

“我也是。”希拉魯姆說。路加圖姆卻只是笑。

“走吧。車子都準備好了。”

沒過多久,所有礦工都兩兩成組,每兩個人拉一輛車。拖車上有兩個樁子,上面系著拉車纖繩,兩個礦工一人一根。礦工的車和拉車漢的車混編在一起,這樣才能保證整個隊伍的速度。路加圖姆和另一個拉車漢負責的車緊跟在希拉魯姆和南尼的車後。

“記住,”路加圖姆說,“和前車保持十肘尺的距離。轉彎的時候左纖放松,整輛車子全交給右纖。每小時換一次邊。”

前面的拉車漢們已經拉著拖車上了坡道。希拉魯姆和南尼躬下身子,將纖繩甩上後背,一人搭在左肩,一人搭在右肩。兩個人同時直起身來,將拖車前端擡離地面。

“拉吧。”路加圖姆喊道。

他們向前傾身,拽緊纖繩。車子開始滾動。動起來以後輕松多了。他們繞過平台,來到坡道。到了這裏,兩人不得不再次深深地伏低身體,向前拉拽。

“他們把這算作輕載車?”希拉魯姆從牙縫裏嘀咕。

坡道的寬度能容納一輛車加一個人,必要時可以人車交錯。路面鋪磚,車輛通行數百年後,坡道上碾壓出了兩道深深的車轍。他們頭頂是梁柱支撐的天花板,向上升起,呈穹窿形,方形磚塊彼此重疊,在中央位置合攏。右側的梁柱十分寬大,讓坡道顯得有點像一條隧道。只要別往邊上看,幾乎不會感到這是一座高塔。

“你們挖礦的時候唱歌嗎?”路加圖姆問道。

“只在活兒不重的時候唱。”南尼說。

“那麽,唱首你們采礦的歌吧。”

這個要求上下傳遞到其他礦工耳朵裏。沒過多久,所有礦工都唱了起來。

影子越來越短,他們上得越來越高。這裏有屏擋遮住陽光,周圍是清爽的空氣,比塔底城市的狹窄小巷涼快得多。在下面的城市,正午的時候,溫度高得能把急匆匆爬過街道的四腳蛇熱死在半道上。朝旁邊望去,礦工們能看到沉沉流動的幼發拉底河,還有綠色的田地,延伸到許多裏格之外的遠方,橫貫其間的條條溝渠映著陽光,熠熠生輝。巴比倫城則是一幅由街巷和建築織成的極其繁復的圖樣,陽光下,建築上的石膏塗料閃閃發亮。登塔的人愈行愈高,城市也越來越模糊。它好像在不斷收縮,越來越靠近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