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1章 秘銀的入口(第2/2頁)

不少至強者紛紛在心底,浮現出這樣一個詞匯。

沒錯,帝皇古墓的入口,就像是一面鏡子被塑造成了絕對精確的球體,冷冷反射著四周的一切輻射和光輝,乃至反射著整個宇宙。

在厲靈海的遙控下,一枚晶眼緩緩朝帝皇古墓的入口飛去,它越飛越近,強者和專家們的心就越拎越緊。

“這不可能!”

偵測晶眼傳送回來的數據,令所有天文學和靈能學家都大吃一驚,感覺自己畢生所學鑄造的堅實大廈,正在慢慢崩潰。

現在,偵測晶眼距離帝皇古墓的入口已經不足五百公裏,在這樣“近在咫尺”的距離上,它可以精確計算出,古墓入口——這個鏡子一樣的球體,直徑不超過十公裏。

但它卻擁有堪比“古十三”這顆直徑超過五千公裏的巨大衛星的質量,甚至遠遠比“古十三”的質量更高,因為它正從“古十三”的引力圈內奪取大量物質,以“物質橋”的形式源源不斷輸送到自己周圍,形成一圈圈如夢似幻的輕紗和漣漪。

體積不足“古十三”的萬分之一,質量卻比“古十三”更高,理論上來說,它的密度也應該是“古十三”的數萬倍乃至數十萬倍。

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厲靈海分明進入過帝皇古墓,裏面的引力相當正常,可以說維持在“人類”這一物種最舒適的範圍內,雖然搜集到一些未知元素,但密度也不算太高。

更加蹊蹺的是,任何宇宙天體,哪怕是“蟲洞”這樣不算天體的存在,只要存在於宇宙中一秒鐘,都會源源不斷釋放出輻射,而在這麽近的距離上,偵測晶眼卻沒能掃描到絲毫的輻射波動。

這怎麽可能?

當然,黑洞也不會向外界釋放任何輻射和信息,但這樣一來,黑洞就不可能被絕大多數偵測手段發現,更不可能被人類的肉眼“看”到,黑洞內部的環境也絕不適合任何人生存,人類還未進入黑洞核心,就要被巨大的撕扯之力直接撕成細細長長的面條了。

帝皇古墓絕不是黑洞,而是某種比黑洞更加神秘和難以解釋的存在——至少,用盤古宇宙的一切法則,都是無法分析的。

偵測晶眼距離帝皇古墓入口,只剩下一百公裏。

在這個距離上,它不再像是一面鏡子,而像是一扇門,一扇面向著整個盤古宇宙,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

八十公裏,六十公裏,四十公裏,二十公裏,十公裏,五公裏,最後十米,零距離,偵測晶眼和帝皇古墓入口發生接觸!

一瞬間,帝皇古墓的入口就像是活了過來,從晶瑩剔透的表面忽然升起幾十根仿佛水銀凝聚而成的細絲,又像是花蕾刹那綻放,無數花蕊蠕動著包裹到了偵測晶眼上,“水銀”飛快增殖和擴散,很快把偵測晶眼完全包裹,隨後,如同兩顆水滴觸碰到一起,徹底融合了。

偵測晶眼的絕大部分信息傳輸都被截斷,它就像是沉入了一片神秘莫測的大海,偶爾發送回來一些信息,也都是無人能懂的瘋言囈語。

“它是——活的?”

盡管非常不專業,但還是有一名比較年輕的天文學家代表所有人驚呼出來,“它在吞噬!”

“不能說是活的,但帝皇古墓的入口的確呈現出了高度的自組織性和目的性,你們可以將它當成某個太古文明煉制的恒星級法寶,始終受到……比如‘另一半伏羲’的控制。”

厲靈海道,“還有一點,希望大家注意,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天體,僅僅是一個‘入口’,我在帝皇古墓內部見到過長度遠遠超出十公裏的東西,比如星海帝國時代最輝煌的戰堡和超級運輸艦之類,如果那些東西不是拆散了運進去,就說明入口可以擴展和膨脹,‘吞噬’比自身體積更大幾十倍乃至數百倍的東西。”

“您有試著分析過煉制這座‘入口’的材料嗎?”

一名材料學家問道,“至少在盤古宇宙範圍內,我們從未發現過這麽奇妙的材料,就像是……擁有生命的水銀。”

“嘗試過,很遺憾,失敗了。”

厲靈海道,“我動用了帝國最尖端的設備,用數十種常規的金屬分析方法,始終沒辦法從帝皇古墓的入口上,采集到哪怕一個塵埃大小的物質,我將這種貌似水銀的物質稱為‘秘銀’,它像是擁有靈性,柔軟時可以比水柔軟一萬倍,堅硬時也可以比鋼鐵堅硬一萬倍,前幾次探索,時間有限,不可能進行更多的嘗試,希望這次我們的行動順利,能揭開所有的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