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決斷

星歷新千年一七年的這個年頭,注定是很多人記憶深刻的一年。這一年的伊始,宇宙戰爭的局勢被推向了錯綜復雜的高峰,到了誰也不能預料的局面。

西龐人的投降原本以為會給盟軍帶來轉機,但吉尼亞大星門線情勢的惡化,又將盟軍的處境和局面拖入泥沼深潭。

來自後方突然出現的軸心國部隊,不僅讓吉尼亞星門線防禦出現漏洞,更是循著漏洞對部分盟軍國家和地區展開了報復。

這場軸心國的瘋狂報復之中,兩個盟軍小型國家淪陷,十五顆星球被占領,軸心國將那些地區的民用船只搜羅起來,用以作為沖擊盟軍防線的先頭部隊。

這種殘酷的行徑不僅讓盟軍世界大為震怒,也讓人看清楚了他們的對手為了攫取勝利,可以將暴力和卑鄙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為了避免讓這樣的敵人贏得戰爭,整個盟軍世界都明白,已經到了局勢最危急的時刻,務必要統一起整個盟國世界的力量,調度起國內每一滴戰爭潛力,才有擊敗敵人的可能。

大星門線前所未有的成為了盟軍世界的中心,從那裏傳回的每一分關鍵報道,都能在盟軍國家引起巨大反響。盡管關系到機密軍情的報道經過了重重過濾審核,但有些關於局勢的情況,還是可以被後方的各國民眾所知曉。

在前線戰情的管制上,並非一味的封鎖就能解決問題,有些仍然需要對後方的民眾公開,以滿足民眾的知情欲,否則通過交戰地的遊散組織,民間的風聞,林林總總的碎片信息仍然是會傳回後方,然後五花八門加油添醋的拼湊起來。如果沒有公開可信的渠道,很多東西便會形成謠言,甚至會被敵方利用,作為擾亂大後方的武器。

國際上面,對資源封鎖,經濟沖擊,盟軍世界也在和軸心國進行另一種位面的博弈和較量。發動宇宙戰爭的軸心國,從綜合國力上來看,其實遠不如同盟國,而且,從國家數量而言,也並不多。

主要參戰國中,除了蘇薩和剛向英國投降的西龐,就是泰瑞,科特,蒂西亞這三個國家擁有強大的艦隊,其他上百個軸心國小國,多是無論戰力還是國力,都最多只能起到協同作用。

放眼同盟國這邊,則是另一種局面。

格蘭美,鷹國,庫布,丹達,卡加,米瑪,卡奇諾,加達裏,特納……主要參戰大國有十一個,更有數千小邦國和地區。但即便同盟國“聲勢浩大”,軍力上面,比起軸心國仍然有些差距。

因此在軍事上面的弱勢,便只能用經濟和資源戰爭來進行牽制,而這些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對軸心國經濟戰爭發動之時,軸心國能夠從國際市場上獲取的物資量,被驟然壓縮,軸心國只能自成體系,但這個體系比起同盟國的體系,乃至於宇宙星盟的人心所向而言,又顯得孤立。

而因為盟軍控制著吉尼亞大星門線這條宇宙最大的貿易通道網絡,所以軸心國開辟第三貿易通道,亦或者與中立國進行物資往來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戰。

星三域,又成為了壓垮軸心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眾所周知,軸心國戰爭機器的能量晶石主要來源,是來自於丹霞星雲,丹霞星雲是宇宙間除了格蘭美之外最大的晶石出產國,為了發動這場戰爭,軸心國一直努力建立丹霞星雲的關系。戰爭爆發之後,丹霞星雲也如約向軸心國的戰艦和機甲源源不斷的提供著大量的晶石能源。

但是伴隨著盟軍對丹霞星雲產能區持續不斷的暗襲,丹霞星雲的產能量正在大大減小。同時來自星三域發現的有可能是目前宇宙最大規模的晶石能源產地的大規模出貨,直接導致宇宙中立地區的晶石價格在瘋狂的下跌,而隨著這樣的下跌,盟軍世界潛伏的資本早就開始行動,對晶石能源從潛伏到爆發的收購,以資源,武器,糧食進行交換。

星三域富集資源的發現以及突然的出貨,打了軸心國一個措手不及,也如夢初醒,等他們回過神來,調集資金去國際市場購買晶石能源之時,才發現隨著盟軍的買斷,以及對吉尼亞大星門線的封鎖,他們幾乎已經沒有能源可獲得了。

而軸心國開始對星三域明裏暗裏的發起威逼利誘,甚至派出人暗殺那位星三域的掌控者卡佛。但是卡佛這樣的強人,再加上他本身也是機甲戰神,以及地處軸心國鞭長莫及的星三域,著實讓軸心國無論是暗殺還是各種手段,都無法撼動他分毫。

軸心國集團國內和丹霞星雲,乃至於一些稀少來源的晶石產能不足以支持軸心國軍隊戰爭的巨量消耗,因此隨著儲備能源的逐步減少,軸心國集團明白,一場最終的決戰,已經不可避免的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