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日奸們(下)(第2/6頁)

更絕的是,這位“鬼畜牟田口”不僅與英軍作戰時大腦進水,僵硬地迷戀所謂的“成吉思汗”式戰術,等到戰後還冥頑不靈,居然轉業開了一家料理店,起名為“成吉思汗飯館”……現代日本人之所以把鐵板烤肉料理,尤其是烤羊肉稱為“成吉思汗”,其實也是這位“鬼畜牟田口”發明出來的“新概念”……

而在這個艦娘亂入、歷史異變的時空裏,牟田口廉也中將同樣也揮師從緬甸進攻印度,發動了一場英帕爾戰役,而且時間還從1944年提前到了1943年——當時正值日本聯合艦隊在第一次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之後掉頭西征,大舉入侵印度洋,輕易占領了錫蘭島;印度民族主義領袖錢德拉·鮑斯率領印度國民軍登陸果阿港,不僅擊退了反攻的英軍,還成功策動印度南部數個土邦相繼起義;伊朗王國也在此時加入軸心國陣營,並且出兵東征俾路支;內部又有印度國大黨趁機召開大會,通過“要求英國撤出印度的決議”……

一片混亂之中,四面受敵、焦頭爛額的英國駐印殖民地當局又使出了昏招,居然強行解散國大黨,處決了一批反英分子,又將尼赫魯和甘地兩位著名國大黨領袖逮捕入獄,結果反而進一步激化了局勢,導致很多印度土著士兵相繼嘩變,整個印度次大陸從南到北都在不斷爆發騷亂。而尼赫魯和甘地也很快就被暴動士兵救出,開始將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變成武裝反抗,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呈現崩潰的征兆。

看到印度戰場出現了這樣一副極度有利的情景,以東條英機首相為代表的日本陸軍也是心癢難耐,想要跟正在橫掃印度洋的帝國海軍爭奪一些戰功。由於聯合艦隊主力正在跟英國東方艦隊激戰,無力掩護陸軍跨越孟加拉灣渡海登陸,所以陸軍只能走陸路進攻印度。作為東條的親信心腹,當時還是中將的牟田口廉也當即秉承上意,在緬甸中部的古都曼德勒集結了三個師團的兵力,再加上昂山將軍的一萬多緬甸義勇軍,合計十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準備出征東印度,直撲英帕爾去也,不讓海軍和鮑斯的印度國民軍專美於前。

可是,雖然時間提前了一年,但是戰場的地理環境依然還是沒變——英帕爾是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地區的一座邊境城市,地處喜馬拉雅山脊的印緬國境地帶,乃是舉世聞名的不毛之地。從緬甸到東印度之間,山脈幅員達數百公裏,高峰聳立,有的高達海拔一萬英尺。而且穿越這些高山峻嶺之前,在緬甸境內還有著兩大障礙,其一是河面寬達一千公尺的欽敦江;另一個是海拔二千五百英尺、幅員有五十公裏的明京山脈,這一帶是一片林海、土人罕至的瘴癘之地。行軍道路只有二至三條,其中距離最短的路線是曼德勒——瑞波——達木——英帕爾——科希馬——迪馬普爾,但就連這條道路也大部分是險峻的羊腸小路,以曼德勒為起點長達一千二百公裏。而且這一不毛地帶又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每逢6到9月的季風期,這一地區就會連續數日甚至數周都是瓢潑豪雨不斷,所有的河流、溪谷泛濫奔流,道路坍壞,交通完全斷絕。

所以,當牟田口廉也提出戰役構想的時候,前線指揮部的全體參謀都一致反對,認為根本無法維持這樣誇張的補給線,軍隊走到一半就得餓死,哪怕餓不死彈藥也運不上去。但是,牟田口廉也中將卻在這個時候充分發揮了鬼畜本色,硬是力排眾議,揮舞著大本營的軍令強逼諸將服從:“……沒有補給,就不能打仗?那怎麽能行!日本軍隊能夠忍受任何艱難困苦。糧食可以從敵人那裏奪取……關於此次作戰,我們已經詳細地討論過各個細節,並全部解決了。因此,成功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而他的部下則諷刺道:“……司令官閣下討論的細節裏,似乎沒有把敵人的抵抗計算在內。而且,敵人遠在一千二百公裏之外,中間都是無人荒野,我軍士兵還沒奪取到糧食就已經在路上餓死了……”

盡管如此,大本營終究已經下達了作戰命令,哪怕是“玉碎特攻”這樣的主動作死都只能乖乖執行。所以無論肚子裏有多少怨念,前線的三個師團還是開始進行備戰動員,絞盡腦汁地籌備彈藥和糧秣。鑒於印緬國境的道路條件極差,很難跑汽車,輜重物資只能主要依靠騾馬,但由於準備時間太短,日軍根本無法在緬甸就地湊出那麽多騾馬,當參謀們來找牟田口廉也訴苦的時候,司令官牟田口中將靈光閃現,提出了效法古時蒙古軍隊作戰方法,征發大批牛、羊、大象甚至猴子(!!!)等動物,一則可以馱運軍需物資,二則在軍糧缺乏時可以宰殺充饑,一舉兩得,連幹糧準備都可以省了不少——即所謂的“成吉思汗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