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堅韌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上)(第2/3頁)

二疊紀大滅絕之後過了四千萬年,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也就是三疊紀大滅絕又開始了。

這一次大滅絕前期的原因和表現,都跟上一次的二疊紀大滅絕類似——因為大陸板塊分裂的緣故,在現代美國的東部和加勒比地區,出現了一道長達兩千五百公裏、寬五十米的大裂縫,大約一千八百萬立方千米的巖漿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從地底噴出,然後就是幾乎一模一樣的森林大火、超級溫室效應、大氣含氧量暴跌、數萬年的硫酸雨……

但是到了再後面,卻和第三次大滅絕不一樣了——相比於上一次大滅絕,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之中巖漿噴發結束得比較早,沒來得及又一次把地球變成金星。然而在大氣層中留下的火山灰卻遮蔽了天空,使得地表接收到的陽光減少了一半,原本急速升高的全球氣溫,又倒過來迅速暴跌,使得大批早期動物的卵在低溫中無法孵化,成片成片的滅絕……然後地球開始降下了持續數年的大雪,形成遍布陸地的冰川和持續三十萬年的大冰期,也造成了當時地球上76%的物種滅絕。

——如果說上一次大滅絕是熔巖地獄模版,那麽這一次就是真正的冰火兩重天了……

最後,就是六千五百萬年之前,白堊紀末期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雖然因為它距離現代最近,又結束了恐龍時代的緣故,這一次生物大滅絕的知名度最高,但實際上,若是論破壞力和毀滅程度的話,它其實是五次生物大滅絕之中,最為“溫和”的一次了。

其具體過程如今已經廣為人知,就是一顆小行星墜落在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濺起了一片巨大的塵埃雲團,籠罩了很大一塊地方。同時撞擊還使得全球的火山大量噴發,巨量的火山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進入大氣層,雲層厚度達到了幾千米,遮蔽了陽光,使得全球氣溫劇烈下降。全球陷入黑暗了整整六個月……等到第一縷陽光刺透雲層,又下起了二三十年的硫酸雨……

在這段時間裏,恐龍的滅絕就發生了——先是植物大片枯死,然後是食草恐龍迅速死亡。食肉恐龍開始自相殘殺,最後全部完蛋……但是,對比起之前的二疊紀大滅絕和三疊紀大滅絕,這次白堊紀大滅絕的災難規模實在是小得不能再小了。首先是持續時間非常的短,從頭到尾就是那麽幾十年,而之前的二疊紀大滅絕和三疊紀大滅絕都是幾十萬年的長度。而且,白堊紀大滅絕沒有造成全球性大規模缺氧,也沒有恐怖的超級高溫或全球冰封,更沒有大面積的海洋蒸發。六個月的黑夜跟四十萬年的黑夜也是完全兩個概念——小行星撞擊的幾十年後,整個地球的氣候就恢復了。在接下來的新生代早期,氣候跟恐龍生活的中生代末期並沒有什麽顯著的差異。

但即便如此,這樣“溫和”的大滅絕,相比於人類科幻小說之中的什麽喪屍末世,還是要恐怖得多了——由此可見,與飽經患難與滄桑的地球相比,我們人類還是太年輕太沒見識了。

……

總而言之,在王秋看來,既然在經歷了這樣恐怖的五次大滅絕之後,地球生物圈依然生機勃勃,那麽就憑著人類對自然界的這麽點兒折騰能力,又怎麽可能真的把地球搞出什麽末日來呢?

不過是區區核冬天而已,跟這五次生命大滅絕相比,簡直就是連一根毛都算不上啊!

再說,即使是所謂“核冬天”的概念,也不過是一個騙局和偽命題罷了,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差不多是一個路數,只不過其反戰的宗旨更加高尚一點兒而已。

“……在我看來,無論是汙染也好,戰爭也罷,哪怕是核戰爭,距離毀滅世界的標準也還遠著呢!人類在很多時候總是習慣於妄自尊大,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太高,一會兒覺得人定勝天,自己可以把大自然捏在手心裏了,一會兒又杞人憂天,擔心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會把地球給玩壞。實際上,從地球的角度來看,恐怕只會覺得人類好像有著嚴重的自大狂傾向,傲慢地覺得自己很重要、很牛逼,但其實呢,根本就不是這麽一回事兒。很多熱門的環保話題,都是被故意或者無意地宣傳得過了頭,咱們的地球可是結實得很,沒那麽容易掌握,但同樣也沒那麽容易玩壞。”

神社的起居室裏,王秋如此侃侃而談,講起了他在拯救&毀滅&搞亂了若幹個世界之後的心得感悟,“……記得之前總有些環保人士,總是咋咋呼呼地說亞馬遜熱帶叢林是什麽‘地球之肺’,占到全球森林比例的幾分之一,砍掉了之後會造成災難性後果雲雲,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可我後來回頭一想,若是追溯到遠古時代,那麽中國的長江黃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這些日後的人口稠密地區,在那會兒可都是大片大片的森林啊!還有古羅馬時代的歐洲,整個兒就是一大片黑森林,一只松鼠可以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一直從西班牙跳到丹麥,都不用下地。到了現在,這些森林基本上都被砍光了,論總面積的話,起碼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好幾倍吧?可是地球大氣層的含氧量在這幾千年裏,為什麽卻沒有任何明顯的下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