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有限復仇者(第3/4頁)

韋石卻不答話,有些狡猾地反問道:“為什麽問我這個問題?”

“我只是想聽聽你的看法,以前我同你的母親曾經談論過類似的問題。”

“你向她布道?”

“也可以這麽說吧。當然,原因有些復雜。你母親是一個非常聰慧的人,因為一些情況的出現,我同她的交流沒能繼續。不過我想如果能多些時間和機會,她會認同天主的。”

“我看這些書只是有些好奇。”韋石很坦白地說,“不過我倒是很想知道在你的心中,主到底是什麽?”

範哲一怔,沒料到韋石會提出這個問題,他想了想之後說:“我的經歷你也知道一些,至於我為什麽走到現在是難以說清的事情。我接觸過許多信眾,他們也都有自己的原因。有的人信耶穌是希望做個遵守教義的好人,有的人是為了躲避末日審判和地獄,還有的人是希望死後上天堂。這些基本上就占了信眾的很大部分,但嚴格意義上說,這幾種情況其實都不能稱為信仰。我自己不是這樣的,我是真心信奉主的存在,但我並不能完全解釋自己的信仰動力的來源。”

“為什麽?”

“一個人對自己似乎最了解,但當真正深入到內心的時候也是會感到迷茫的。”

“我倒是看過一本書上說,宗教的產生是因為在長達幾百萬年的類人猿歷史中對群落首領的崇拜,也就是說,世間神王不過是自然界猿王的影子和遺跡。”

“這種說法我還是第一次聽到。”範哲並沒有怪罪韋石的這個類比,但他也不願意再多談這個話題,“還是說說你的看法吧。”

韋石望著窗外的夜空,眼裏閃動著一種範哲不認識的不屬於他這個年紀的光,“如果簡單地講,我覺得信仰就是力量吧。”

範哲心中一動,“能說詳細點嗎?”

“如果一個人相信某樣事物能影響自己以及世界的發展變化,這其實就是信仰。有人說很多中國人沒有信仰,但這種說法只在狹義的宗教範疇上成立。大多數中國人是信仰祖先的,相信尊奉祖宗能給自己帶來好運,如果某人公開蔑視自己的先人,他馬上就會在現實中寸步難行。從這個道理上講,祖先具備了影響現實的力量,所以祖先就是信仰。”

範哲有些不以為然,“祖先崇拜是一種原始現象,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把這個和信仰等同怕是不合適吧。”

“好吧。”韋石顯出一絲無奈的表情,“本來我不想說的,如果你覺得祖先不算是信仰,那金錢呢?”

範哲愣住,但立刻發現他竟然無法反駁韋石。一樣事物能被稱為信仰,它必然在信仰者心中代表著強大與支配力。從這個意義上講,韋石的這番話道出了真相。一時間範哲竟然有些迷糊了,一直以來他總以布道者自居,以為世人都是迷失心性、遊戲人生的羔羊。但依韋石所言,世人其實自有心性,而且堅如磐石。

範哲突然想起一件事,“石頭,你編的打架程序怎麽樣了?誰贏了啊?”

“哦,有限復仇者贏了。”

“什麽復仇者?找誰復仇?”範哲不明就裏地問。

“是這樣。我用程序模擬人類的社交行為。有些程序喜歡主動攻擊其他程序,而有的則更願意和平相處。這些程序可以復制自己的後代,經過很多代之後就可以觀察哪種程序占據優勢。”

“聽起來很有意思。”

“這個課題有很多變種。我演示一下簡單的踩腳程序給你看。”韋石點擊了一個圖標,屏幕上立刻顯出一張布滿細格子的圖像,“你看,假設這就是廣場,上面有很多人在散步,喏,就是那些有顏色的小點。紅色的家夥只要碰到別人就會踩對方一下;綠色的家夥從不踩人,如果被某人踩了,他以後就會有意識地躲開這個人;而藍色的家夥不會主動踩人,但是一旦有人踩了他,他就會千方百計不斷尋找這個人來復仇。我把這三種人分別稱作惡人、善人、復仇者。每個人都有一個初始分,如果兩個人友好碰面一次,雙方都加5分,踩別人一次加10分,被踩一次則扣10分。分數扣完者就被淘汰掉。”

“聽起來倒是和人的社會蠻像。”範哲感慨道。他盯著那些四下閑逛的小點,覺得親切了許多。這個廣場似乎很大,現在處處都在發生著碰撞,“這麽說藍色的就是復仇者,它贏了?”

“勝利者不是它。”韋石平淡地搖搖頭,“為了拉近與真實世界的距離,每個人的行為被賦予了百分之五的隨機性,也就是說,這些人雖然隸屬於某個特定性格族群,但其行為有百分之五不受初始規則限制。”韋石笑了笑,“這就像生活中的一些老好人也會偶爾幹出傷天害理的事情。而且這些程序如果經過一段時間還存活,就會繁殖出下一代。而這種隨機的行為偏差會遺傳給新一代,並且可以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