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遺址7號(第2/3頁)

“主動權在我們就好。”副總理高興地拍了下桌子。

靳豫北想起了什麽,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嚴格說起來,這些都是江哲心給我們留下的有利條件。江哲心留下的謎團很多,‘拂石猜想’只是其中之一。”

“為什麽這樣說?”

“根據我們反復分析的結果來看,江哲心的思想形成非常復雜。當年江哲心在氣象研究方面的成果曾經得到過國家領導人的首肯,甚至被稱為國家英雄。作為一名科技人員,這無疑是最崇高的褒獎了。他的學術成果不僅為國家發展提供了決策支持,同時也在氣象專業領域得到無數觀測事實的驗證,被奉為經典。但詭異的地方在於,‘拂石猜想’的核心理論卻同這些非常成功的成果格格不入,更準確一點講,是截然相反。如果某個人事先不知情,他絕對不會相信這兩種東西竟然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這個情況我也聽聞過,是比較離奇。會不會是因為江哲心在研究上經歷過一種思想變化?”

“您說的這種情況在科學史上也曾經有過,雖然不是很多,但有些人的確大幅度轉變過自己以前的某些觀點。但江哲心的情況不同,根據現在獲得的各種資料分析,可以發現‘拂石猜想’的核心內容產生得很早,與他另外的那些成果至少是同時的,甚至可能還更早一些。”

副總理臉上顯出迷惑的神色,“如果是這樣,的確讓人費解。”

“是的。我們現在甚至推測江哲心真正的思想底色就是‘拂石猜想’,除此之外的那些學術成果都不過是一種權變。”

“有意思。”副總理想起了什麽,“我記得是漢代的董仲舒最早論述‘經’和‘權’的關系,經為原則,權為靈活。那麽現在看來,所謂學界翹楚、國家英雄等,不過是一種權宜,‘拂石猜想’才是江哲心的靈魂所在。”

“雖然江哲心內心所想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從後來的發展看,事情的真相應該就是這樣。綜合現有的所有資料,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

“說來聽聽。”

“盡管江哲心發展了另外一些大相徑庭的氣候理論,甚至用這些理論解決了許多重大現實問題,但他的內心裏卻一直篤信著‘拂石猜想’,那才是他真正的精神圖騰。”

“明白了。”副總理若有所悟地頷首,“顯然,對江哲心來說,真理從來都只有一個,他一直堅守,從未動搖。”副總理的語氣變得有些幽微,“只是,他為人類描繪的是一幅黑暗的圖景。”

“但他說的是事實。我們應該抓緊時間。”

副總理突然走到旁邊拉開窗簾,他的目光投向窗外,成千上萬的人在遠處的山腰處忙碌著,大型機械的轟鳴聲即使隔著玻璃也能隱隱聽見。這個地方叫馬尾嶺,是膠東半島上一處普通的地方,以此為中心方圓四公裏已列為禁區。這個地方被選中的理由很簡單:它很偏僻,對於將要實施的工程來說它也足夠大,更重要的是,這裏地處近海丘陵。這些現在看起來非常普通的特點在將來會成為難得的優點。正在修建的工程代號為“火種7號”,但有些知情人在私下裏卻很傷感地稱它為“遺址7號”。

“這就是我們要留下的全部東西嗎?我們必須如此嗎?”副總理的神情有些疲憊,眼睛裏流露出與身份不甚相稱的些許軟弱。

“我想應該還會有一些。文明還有幾十年的發展時間,還會有些值得加入的東西。”

副總理坦誠地望著靳豫北,“有時候我真希望這就是一場夢境,甚至,我希望江哲心是個瘋子。”

“其實科學界的很多人比您更希望這只是一場夢,醒來之後,人類依舊幸福地生活。但很不幸,事情正相反,我們以前的生活才是一個夢,而江哲心是把我們從美夢中驚醒的人。他告訴我們那些我們曾經以為會萬古長存的生活就要結束了,這是一場在兩億五千萬年前就注定要發生的劫難,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讓人類文明歷劫長存。”

“兩億五千萬年……”副總理重復著這個詞,雖然已經多次聽到這個時間概念,但他依然覺得不可思議。

靳豫北苦笑了一下,“距今二點六億至三億年以前的晚古生代二疊紀,地球經歷了一個長度至少達四千萬年的冰期,那是地球顯生宙可以考證出的最寒冷的一次大冰期,強度為五至六級。冰磧物和冰水沉積物動輒延續兩千公裏,有些冰磧層厚達三千多米。正是這個大冰期導致了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根據江哲心的預言,我們正在進入的就是這樣一個冰期,甚至強度還會更高。”

“說實話,我以前一直認為冰期只是久遠的歷史,從沒想過它竟然發生在現在,並將延續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