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黑洞誕生!

這個未知的矽基文明在這顆中子星內部所構造出來的內部空間並不算大,可是要知道,一整顆中子星的直徑才二十公裏而已。

那種怪異的墻壁消失,中子星物質瞬間崩塌。它們崩塌的速度極其接近光速,極其龐大的質量,和極其快速的速度,讓它們攜帶上了極其龐大的動能。撞擊之後,就是反彈。

這是類似於超新星爆發的機制,超新星爆發就是因為恒星核心忽然失去支撐,外部恒星物質塌縮,撞擊,反彈,最終將一整顆恒星炸碎的,現在,這一幕在這顆中子星之上重演了。

撞擊所反彈出來的力量蔓延到了整顆中子星,但是很遺憾,這一次碰撞反彈的力量,不足以讓這顆中子星之上的物質獲得足以逃脫中子星引力場的初速度,所以這一顆中子星並沒有被整個兒炸碎,而是陷入到了不穩定之中。

在中子星內部,正在發生著堪稱天翻地覆的變化,表現在外面,就變成了各種波段的輻射的強度再一次增加。

在地球上之時,曾經有人研究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那就是,如果忽略掉微型黑洞那短暫的壽命,也就是假設一顆微型黑洞可以存在足夠長的時間,在它和地球相遇的時候,它會以什麽樣的模式來將地球整個兒吞噬掉呢?

研究的結果是,這顆黑洞在和地球相遇的時候,由於從總體引力上來說,地球要比這顆黑洞的引力更強大,所以這顆黑洞會首先圍繞地球旋轉,然後落入到地球之中,最終沉降到地球的核心。由於慣性的原因,它不會是穩定的呆在地心,而是會不斷的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之中,不斷的吞噬著地球的物質。就像是一只鉆到奶酪之中的老鼠,從內部將整個奶酪蠶食一空。

當然,在現實情況之中,還需要考慮星球塌縮,以及各種輻射的問題,但大體上就是這樣。現在,在這顆中子星和白矮星相遇的過程之中,這一幕情景重現了出來。

白矮星的體積相對來說是很大的,它有著差不多地球大小的體積,但是中子星的體積很小,它和白矮星的體積對比,就像是半粒芝麻和一個大磨盤的對比。中子星的密度要比白矮星的密度高很多,所以在相遇的一瞬間,它就直接鉆到了白矮星裏面,在白矮星之上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洞穴。

這個洞穴,直接從白矮星表面通向了白矮星的地心。原本占據這道洞穴的物質,在此刻已經被中子星所吞噬了,從白矮星物質轉化成了中子星物質。密度提高的後果就是體積縮小,所以就出現了這樣一道洞穴。

下一刻,在白矮星自身引力的作用之下,這道洞穴又迅速的消失了,封閉掉了中子星的退路。但是中子星的吞噬行動是不會停止的,它就在白矮星的核心之中,大肆吞噬著白矮星的物質,將白矮星的質量,轉化為自己的質量。這就像是一只兇猛的老鼠跑到了一大塊巨大奶酪的中央,在不斷的從內部撕咬著這塊奶酪的質量。

這是一個很激烈的碰撞過程,中子星在和白矮星物質相遇的那一瞬間,因為碰撞所爆發出來的巨大能量,徹底的改變了這裏的物質結構。在這幾個刹那的時間之中,一系列難以言說的復雜物質變化發生了。有一部分物質直接從原子核層面就被改變了,它們變成了各種金屬元素。其中,有金,有銀,有鉑,有鐳,有鈾,有汞……在這一瞬間,元素周期表之上,所有元素都被制造出來了,不管是排在鐵之前的輕元素,還是排在鐵之後的重元素。

恒星內部的聚變機制,只能聚變出鐵以及鐵之前的元素,在聚變出鐵之後,恒星的末日就到了,迎接它的,將是超新星爆發,超新星爆發可以看做是死亡,也可以看做是創造,因為只有在超新星爆發之中,鐵之後的重元素才能被制造出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鐵及之前的元素,在宇宙中的儲量才比較豐富。

這一點在地球之上也有著十分明顯的表現。為什麽越是排在元素周期表後面的元素,儲量越是稀少?為什麽銀元素的儲量就會比鐵元素少那麽多,而又比金元素多那麽多?

原因很簡單,因為銀比鐵重,又比金輕。因為在宇宙之中,制造鐵十分容易,所以鐵有很多。制造金銀相對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它們稀少。

中子星和白矮星相撞這樣的激烈事件,毫無疑問達到了制造重元素的標準。所以在相撞的這一瞬間之中,所有的元素都被制造了出來,元素周期表之上有的,沒有的,全部都被制造了出來。又因為碰撞所帶來的巨大能量,讓它們獲得了足夠的初速度來逃離這個巨大的引力場,於是,它們就這樣從相撞處飛濺了出去,飛到了宇宙之中,參與到了宇宙的緩慢演化之中。說不定這一次相撞之中制造出來的金,會被某個初級文明之中的某個生物拿到手中,去交換一些自己所需要的食物,而一些在這次撞擊之中被制造出來的鈾,又會被這個初級文明的某些科學家拿去制造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