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芯片制造(第2/2頁)

但是沒有想到,在末世裏,12英寸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一種芯片生產線了,因為如今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推出了18英寸的芯片生產線。像這種12英寸的生產線,已近到了淘汰的邊緣。不過末世的12英寸生產線和現代的12英寸生產線不同,不但質量上有了飛躍性,而且生產線也由龐然大物,變成了如今謝寒所看到的“小”巧樣子。

“這條生產線,能夠生產電飯鍋用的內核芯片組嗎?”這個是謝寒最關心的問題,所以在觀察完生產線之後,立馬就提了出來。

在吳東林的示意下,一個同樣是帶著眼鏡的中年男子從吳東林後面走了出來,向謝寒笑著點了一下頭。吳東林說道:“在芯片這方面,我們公司稱得上權威的,就是秦思南秦工了,還是由他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秦思南說道:“電飯鍋的內核芯片組,我也看過了,它所采用的芯片是14英寸的生產技術,而我們的生產線只能生產12英寸的芯片。”謝寒聽了大急,經他這麽一說,自己在現代的計劃,不就是成了一個笑話?“你的意思是說,這條生產線,無法生產得到電飯鍋的內核芯片?”

見到謝寒有些失態的問話,秦思南點點頭,說道:“恐怕是這樣了,不過……”謝寒一聽有下文,頓時又是急問道:“不過怎麽樣?”秦思南說道:“不過可以要求技術部,將14英寸的生產條件,修改為12英寸。這樣的後果,將是讓芯片的功率減小,從而數據上,會發生一些變化。”

謝寒松了一口氣,如果是這樣,並不是最糟糕的,至於數據會有一些變化,謝寒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因為自己不是在末世裏競爭,而是拿到現代去。就算數據有變化,相信比起現代可以說落後的技術來,也不知道先進了多少倍了。“那麽,如果在修改為12英寸之後,每月的產量,會在於多少?”

秦思南答道:“如果原料跟得上,理論上來說,年產量可能達到10萬片。但是我們必需考慮幾個問題,就是操作人員和原物充足問題。按目前的情況來看,熟悉使用這些自動化設備的人員,少之又少,而且原物供應非常不穩定,就我估計,能夠達到每月2000片,已經是極限了。”

“一個月才2000片?”謝寒有些不敢相信,這樣的產量,也太過少了些了吧?要知道自己在現代的電器廠,在調整生產線之後,月產量電飯鍋,最少也會達到2萬個。如此一來,芯片的供應,將會嚴重地讓電器廠出現無芯片可用的局面。

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麽一樣,謝寒又是心中一寬,既然芯片的技術參數可以修改為12英寸,這不就代表著,自己完全可以將這種芯片,在現代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