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這本小說集收錄了我從開始寫科幻小說以來的大部分的作品,包括我在《新科幻》上發表的處女作《時振》。這篇小說的出現完全是個意外。那是我讀研究生時選的一門文學院的專業選修課,課的名字大致叫做“科幻電影賞析”——總之聽上去是個很好拿學分的課程。然而,第一次上課的內容便出乎了我的意料:在課上,吳巖老師表示,這是一個科幻寫作培訓課。就是這個偶然的事件,讓我開始認真考慮起寫作這件事來。那門課雖然是吳巖老師開的,但講課的卻是另外的一些科幻作家。開始幾周是夏笳,接下來是星河和楊平。在星河老師上課的那幾周裏,我完成的寫作課作業便是這篇《時振》——這篇稿子也是我修改次數最多的,前後至少有六次大幅改動。

開始寫作雖然是碩士期間的事,但其實我很小就開始接觸科幻小說了。我最早看的一本科幻小說集是一本比32開還要小的冊子,名字我已經不記得了,故事也模糊不清——因為當時就沒太看懂。那是我小學四年級的事,當時是從輔導我小學奧數的哥哥家裏借到的這本書。那時候我對任何有文字的東西都饑渴無比,經常是看一會兒奧數書裏的“七橋問題”、“牛吃草問題”之類的東西,然後再看一會兒科幻小說。那些小說現在大部分都不記得了,只有《高塔下的小鎮》《巴比倫塔》等很少的幾篇還有些印象。

讀本科的時候我寫過一些非常短的作品,但從未發表過。當我把《時振》投給《新科幻》雜志的時候,也沒對它報太大期望。然而我很快就收到編輯多拉發來的郵件,告知我收稿的消息,確實讓我喜出望外。從那以後,我便開始連續在《新科幻》上發表科幻小說。在這本集子裏,除《時振》外,《重力蟲》、《昆侖》、《迷霧》、《壞掉的時光機》都是首發於《新科幻》上的。我一直覺得《新科幻》與《科幻世界》相比,具有一種不同的氣質,感覺上,它對硬核科幻更加寬容。現在,這個延續了十幾年的陣地已經沒有了,不得不說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

之後我開始在別的地方發表小說。這本書裏的《單孔衍射》、《井中之宙》是發表在《文藝風賞》上的,《勾股》等幾篇千字科幻則是在“小科幻app”上發表的。《單孔衍射》先後被《北京文學》《小說月報》等主流文學刊物轉載,而《勾股》在我把它鏈接到新浪微博上後,閱讀量也很快突破了150萬。這些事情都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信心,特別是在我屢屢被科幻雜志退稿的那段時間。

寫作科幻以來,認識了很多朋友,包括“I科幻寫作小組”裏的遊者、奧叔、女傭、李健、封龍,參加蝌蚪比賽認識的蕭河、灰狐,以及神交已久卻從未謀面的阿缺。與他們的交流讓我在寫作上獲益良多。

最近我的精力主要放在一部長篇的創作上。寫慣了短篇,對於長篇的架構頗有些不習慣,這對我是一個新的挑戰。我希望能在明年完成它,也希望它能受到讀者們的喜歡。

By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