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第2/2頁)

林悠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長嘆一聲。

任何時代都有弱小可憐的人,一次救助並不能幫他們重獲新生,所以福利機構就顯得尤其重要,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才是福利機構值得存在的根本原因。

但從古至今,能真正把福利事業做好的又有多少呢。

現代有監管,尚且會出現很多紕漏,古代這邊各種消息滯緩,人員流動充滿了不確定性,就算是朝廷出面,也未必能做得多好。

而積善堂和濟世堂雖然在民間廣布,可她們募集到的那些錢,有多少是真正用在窮苦老百姓身上的呢?

**

回去的路上,林悠有意在街上尋找那些乞討人的身影,也許是孕婦效應,也許是她從前沒有在意過這些,總之隔一段路就能看見在街上乞討的人。

周奇和周放兩個乞討的孩子給林悠的感觸太深,竟讓她想起了一件事。

原著中,在永平侯對洛婉婷下藥情節之後,京城中就發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

子照三年,明州水患,六萬百姓流離失所,半數湧向京城。

因為突然湧來的難民人數太多,守城官兵只得將京城十六道城門關了十道,卻還是有難民混入,在城中偷竊搶奪殺人,那陣子城中百姓怨聲載道,人人埋怨朝廷不會辦事,家家閉鎖門庭。

終於等到朝廷撥款下去安置災民,為他們開倉放糧,災民們卻因聚眾時間太長,人口太密集而爆發出了時役。

時役兇猛,各種病疫並發,人傳人,狗傳狗,狗傳人,最終轉成瘟疫,死了好多人。

明州水患不僅沖毀了明州百姓的家園,也讓那一年的京城都籠上了一層灰暗。

這件事發生的時候,男女主感情剛剛起步,韓霽也不是如今的模樣,他還在戶部任同知,也就是宓敬如今在做的事情。

正是因為難民湧入京城,爆發瘟疫,死傷無數這件事讓韓霽看到了生靈塗炭,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勾起了他兼濟天下之心,為他後面成為一代首輔良臣奠定下基礎。

故事是殘酷的,作者為了讓主角成長,心智成熟,可以隨手制造出一個大事件,盡管書中對這事件沒有詳細描寫,只有幾行字——

災民流離失所,治安混亂不堪,有亂民集結城外意圖破城,五月初爆發瘟疫,屆時病屍遍地,餓殍無數。

再怎麽輕描淡寫,對於身在局中的林悠和眾多眼前存在的人而言都是即將要面臨的超大事件。

林悠一路的沉默讓韓霽察覺到她情緒異常,問道:

“還在想那對兄弟?”

林悠點頭:“這天下的小乞丐不止周奇周放兩兄弟,還有很多很多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三餐不繼。”

“嗯,是有很多。”韓霽說。

林悠回過頭看著韓霽,對他認真問道:“韓霽,你覺得明年的年程好不好?”

韓霽不解:“為何這麽說?”

林悠讓他看街上的乞丐:“感覺街上的行乞的人變多了。”

韓霽順著她的目光望去,這條寬闊得足以容納二十幾匹馬並駕齊驅的禦街兩側,店鋪雲集,人頭攢動,但在這盛況之下,的確有不少衣衫襤褸的人穿梭其中,不時顛動著他們手裏殘破缺角的缽碗,乞求得到一些憐憫。

京城從來都是繁華鼎盛的,這裏擁有這最好的資源配給,家家戶戶皆有富余,到處歌舞升平。

可這天下並不是只有京城,西宋幅員遼闊,京城的日子好過,其他地方的日子也同樣好過嗎?

似乎很少有人想過這個問題。

“韓霽,我覺得行乞之人變多絕對不是好事,說不定會有一場大災難,冬日積雪許會引起雪崩,春日漲潮許會引發大水,我們能不能為他們做點什麽?”林悠說。

“天災人禍,誰也阻止不了發生,我們能做什麽?”韓霽說。

“馬上過冬了,多準備些糧食、衣物、藥材總是可以的。”林悠說。

韓霽沒怎麽考慮便給予林悠這個意見最大的支持:

“可以。就算沒有大災難,多備點這些東西,過年前後也可以到各大寺廟去辦施舍。”

“我記得小時候,我娘逢年過節要麽施粥,要麽施藥……有一年大冬天,大雪紛飛,我還跟她在白雲觀外施了一回冬衣呢。”

“那時候,好些人圍著我們道謝,說我們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對窮困潦倒的人而言,能讓他們吃飽飯,穿暖衣的就是觀音菩薩。”

林悠伸手握住韓霽的手,把他從回憶中拉回。

兩手交握,韓霽說:

“你想辦什麽就放手去辦吧,算我一份,反正我的錢都在你那兒,無需再問我的意思,問就是咱們夫妻一心。”

林悠暖暖的靠在林悠身上,將他的手臂環過自己的腰,仰頭看著天際似乎被雲遮住的日頭,有幾道微弱的光正試圖刺破雲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