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第2/4頁)

拜師給半本!

你這師父也夠奇葩的。

林悠還沒告訴他們的是,就那半本書,有可能還是因為老楊舍不得出拜師見面禮才給她的。

馮如和孫良得了書以後就孜孜不倦坐在旁邊翻看了起來。

開始的時候兩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可看著看著兩人就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馮如開始不看書的內容,而是一頁接著一頁的往後翻看,孫良也是如此,他們動靜有點大,正在調色中的林悠不免疑惑擡頭向他們看去。

馮如忽然合上書本,對林悠問:

“這書是你師父留給你的?”

林悠見他們神情似乎有異,放下手中東西點了點頭。

見她點頭,孫良又問:“那,那這書是你師父親筆寫的嗎?”

林悠想了想,說:

“約莫是的吧。我看他尋常筆跡也是如此。這兩本書有什麽問題嗎?”

馮如和孫良沒有回答林悠,而是互相對望,從彼此眼中都看到了疑惑。

“到底怎麽了?”林悠又問。

馮如低頭輕撫手中的書本,將之放在座位上,起身說:

“你等一會兒。”

說完,他便離開,林悠盯著他的背影,看那方向應該是往他的宿所去了,又看留下的孫良,一個勁的輕撫他手中的那本書,那神情,活像這兩本書是他失散多年的老夥計,老朋友。

馮如去而復返,手裏也多了兩本書冊,拿過來之後,遞到林悠面前:

“你看看這個。”

林悠按下滿心疑惑,將那兩本書冊翻開看了看,看了一會兒後,似乎明白馮如給她看的意思了,因為馮如給她的書上的字跡,竟然和老楊的字一模一樣。

怕認錯了,林悠還特地把幾本書攤放在一起對比,對比過後更加確定。

她擡頭看著馮如和孫良,問:

“字跡怎麽會一樣?這兩本書是出自誰手?”

林悠親眼看見過老楊寫字,認得出這就是他的字體,可這馮如和孫良都說宮裏沒有楊福這個人,那又怎麽會有老楊的字跡留下呢。

馮如說:“我們幹爺,大太監馮緣。”

林悠懵了。

馮緣?

這名字跟老楊的名字完全搭不上邊啊,不過大太監馮緣的名字林悠倒是聽說過,這宮裏有不少老人都還記得,說他是先帝身邊最受寵的宦官,當然了這一切還要歸功與當時的寵妃元妃娘娘。

這馮緣當初據說不叫馮緣,叫二狗子,他當年只是畫院中一個掃地的小太監,卻因為大膽點評了當時兼任畫院院正的元妃娘娘一幅畫作,被元妃娘娘一字不差的聽入耳中,覺得此子對畫頗有見解,不僅破格提升他為畫學生,還親自賜名馮緣,同‘逢元’音。

元妃娘娘此舉,頗有將馮緣引為知己的意思。

而這馮緣也沒有辜負元妃娘娘的好意,不過半年的時間,憑一幅畫學生們敬獻的‘四鵲鬧春|圖’,榮獲當年畫院之首的殊榮。

從此以後,馮緣便平步青雲,一步步的從畫院學生,做到了先帝身邊大總管的位置。

先帝好詩畫,馮緣這個以繪畫起家的大總管十分受重用。

馮如就是在馮緣當了大總管以後認的孫子,因為馮緣那個人不喜歡認兒子,倒是對認孫子樂此不疲。不止是馮如,當時整個宮裏的太監,有一大半都是馮緣的孫子。

馮如年紀小,入宮前家裏也沒給取大名,馮緣就給他取了馮如這個名字。

林悠問:

“宮裏可有馮大總管的畫像?”

馮如和孫良遺憾搖頭,孫良說:

“原本是有兩幅的,不過當年陛下登基時,宮裏起了好幾場大火,燒了不少東西,幹爺的畫像也是在那個時候燒掉了。”

馮如若有所思:“若說畫像,大概還有個地方能看到。”

其他兩人看向他,馮如說:“刑部卷宗裏。”

林悠不解,孫良卻一副‘你少說兩句能死’的表情,責備道:

“瘋了不成?如今誰還敢去提幹爺的卷宗?沒事兒找事兒不是!”

林悠只是聽說過,先帝時期有一位非常厲害的大總管名叫馮緣,卻不知道他背後的故事,怎麽聽馮如和孫良的口氣,這馮緣大總管好像還在刑部吃過什麽大官司,要不然怎麽刑部會有他的畫像呢?

不過那些都是後話,現在林悠就想搞清楚,這馮緣和老楊是什麽關系。

可沒有畫像也不好確認。

林悠忽然起身說道:“你們等等,我去拿筆,我把老楊畫出來給你們瞧瞧。”

馮如知道林悠在繪畫上的造詣不淺,不僅會很多新奇的畫法,還能對看過一眼的人,精準快速的描繪出他的基本外貌特征。

林悠拿著她的畫板,用她改良過的眉筆,將她記憶中的老楊輪廓畫在了紙上,她人物素描的速度很快,不一會兒功夫一個簡易版的老楊就躍然於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