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擠兌(第2/3頁)

“藩庫怕是沒這麽多現銀。”侍墨臉都綠了。在紹南的時候,100兩銀子都是橫行鄉裏的巨資了。換在繁華的京城,1000兩銀子的嫖資足以人們吹噓兩個月,更別說後面加個萬字了,那得多少輛馬車來拉。

“這就是要用信用貨幣的原因了。”程晉州自言自語了一句,笑的頗為邪惡道:“三司使日常的用度自然不夠,但要是加上軍費的話,那就肯定夠了。又或者,就讓陛下的內庫來出好了。”

讓皇上的小金庫出血,這種事情也就是他能想得到了。

侍墨不理解主子為何這樣做,猶猶豫豫的拿著信離開了。

一場軒然大波,自此擴散開來。

如果說,程晉州舉行的交易會,僅僅是局限於上層的話,他的新要求,就不可避免的將朝廷卷入其中。

而在此之前,無論是政事堂諸公,還是貴族皇室,都極力避免涉足星術士們的消費浪潮中。

可是現在,1500萬兩白銀掀起的絕對是一股擠兌浪潮。

1850個協會貢獻點,僅僅是兩個入門的三星星術士的貢獻點總額罷了,他倒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高階星術士們富可敵國的含義。

政事堂中,一片亂相。

程晉州的二伯程允祥仿佛亂局中的頂梁柱,洪水中的泥石流,一門心思想要將事情給辦下來。

他是標準的官宦,或者說是理智的政客,比起皇帝陛下的威嚴來說,他更願意偏向自家侄子——在中國歷史上,那些和皇上對著幹的官員們,壞運氣的並不比順從者多。

有程允祥打頭,程允安大人毅然列陣於後。

身為講究中庸之道的文人,程允祥是有著早期的超國家概念的——按照他的理解,飛票就是人們存在朝廷藩庫的錢,票據就是證明,那人家要提走錢,自然是再正常不過了。

三四品的京官,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真的硬氣起來,卻讓一品大員都說不出話來。

吏部尚書說了一句“至親當得避嫌”,就被程允安“天下奉公”也頂了回去。

能將普通的推搪之詞給說的如此義正言辭的,唯有程允安大人,大約因為他是真的相信吧。

“1500萬兩。”三司使劉大人敲打著桌面,他是劉斌轉運使的族叔,做財神爺有五年多的時間,可謂是最了解大夏經濟狀況的人。

飛票上的金額雖然是早就存在藩庫中,而且理論上不允許動用的,但以政府的判斷力和信譽,這種永遠性的承諾永遠是無意義的。

幾位尚書大人和大學士都看向他,良久,首輔大人瞪大了眼睛道:“劉大人,皇上還等著我們回報呢。”

“京城至少要留100萬兩白銀應急,如此一來……”三司使說著說著又停了下來。

李紹林登時糾起了眉毛,道:“劉大人,在場的都是朝廷重臣,庫裏有多少錢,說了又有何妨”

這也是大夏財政有趣的地方,整個國家究竟有多少錢,唯有三司使和皇帝兩個人知道,偶爾在文官集團權利較大,或者特殊情形下,首輔才得與聞。

所以,與其說禮部尚書是因為時間緊急而喬怒,不如說是朝廷重臣們的好奇心作祟。

劉大人看了看程允祥和程允安兄弟,情知不能將他們趕出去,搖搖頭,拱手道:“幾位大人,庫裏的銀子都有用度,如果要取的話,能拿出1300萬兩。”

首輔大人放心的坐了下來,笑道:“剩下200萬兩,容易的緊。”

程允安想的卻是另一件事,他梗著脖子便問:“這些飛票,本是百姓們存在庫中的,為何短了300萬兩?”

三司使愣了一下,旋即也坐了起來,“嗬嗬”的笑了兩聲道:“程大人,這又是如何說起?朝廷每日都有用度,錢入了庫,留下賬目便可,難不成您存入一個錢串子,臨了還要我們再找那串錢再還給你?”

程允祥拉住還想說話的程允安,圓場道:“幾位大人商議,我二人聽著即可。”

首輔眯了一下眼睛,沒有出聲。他是標準的一品大員,等著封侯爵的人,若非星術士的原因,哪裏容得下兩名中級官員列席比劃。

故意沉默了半分鐘,首輔大人再次道:“劉大人,剩下的300萬兩白銀,從哪裏調撥?”

“莫若……內庫?”三司使想的果然和程晉州一樣,大夏的財政分為兩部分,國家財產和皇上的小金庫是混在一起的。最早的時候,這是為了對付貴族集權的小招數,到了後來則成了軍事準備的一部分,延續至今。

首輔大人正要點頭,李紹林忽然道:“大人,您忘了?”

“哦……哦。”首輔神色變了兩下,頓時不吭聲了。

程允祥保持著不言聲的態度,表情同樣好奇的扭曲。

“那麽,就從河西調300萬兩銀子吧。”三司使突然出了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