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一次危難來臨

事實上,我們必須實行定量分配了。吃晚飯的時候,我了解到我們的存水只夠三天喝了。不幸的是,我們幾乎沒有在志留紀地層找到水源的希望。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們眼前都是通道中連綿不斷的拱門。我們默默地向前走著,誰都不說一句話,仿佛大家都被漢斯的沉默寡言傳染了。

通道並沒有向上傾斜,至少不是很明顯,甚至有時還顯得在向下傾斜,不過這種趨勢也不是很明顯。這一切並不能使教授感到放心,因為地層的性質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而過渡期的地質特征卻越來越清晰。

燈光照在巖壁的頁巖、石灰石和古老的紅色砂巖上,發出絢爛的光芒。我們仿佛正置身在德文郡(1)一道露天的通道中,而德文郡這個名字如今已經被用來稱呼這種泥盆紀地層。通道的巖壁表面常常覆有一層五彩繽紛的大理石,有的為瑪瑙灰色並帶有縱橫交錯的白色條紋,有些呈鮮紅色,有些則是黃色中摻雜著一片片玫瑰紅,接下來便是櫻桃色的大理石,其中鑲嵌著光彩奪目的石灰巖。

這些大理石大部分都帶有原始動物留下的痕跡。從前一天開始,這些原始動物就已經明顯開始了進化。現在,我看到的不再是發育不全的三葉蟲,而是一些結構比較完善的動物的殘骸,其中有硬鱗魚,還有被古生物學家認為最早出現的爬行類動物蜥蜴。在泥盆紀的海洋中,生活著大量同類動物,後來它們都沉積在新生代的巖層中。

顯然,我們是在沿著動物系統分類向上前進,在這個分類系統的頂端是我們人類。可是,裏登布洛克教授似乎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他大概懷著兩個希望,一是出現一個垂直的通道,可以讓他重新下降,再就是遇到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使我們再也無法前進。然而,傍晚來臨的時候,他的任何希望都沒有出現。

這天晚上,我開始感到口渴的痛苦。第二天,星期五,我們又行走在曲折的通道中。

十個小時後,我觀察到反射在巖壁上的燈光已經大大減弱。巖壁上的大理石、頁巖、石灰石和沙巖正在被一種暗淡的巖層代替。在通道一個狹窄的地方,我靠到右邊的巖壁上。當我把手放到眼前,我發現手已經變得黑乎乎的。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四周,發現全都是煤!

“這是一個煤礦!”我大叫起來。

“一個沒有礦工的煤礦。”叔叔回答。

“誰知道呢?”

“我知道,”叔叔簡短地回答,“我可以肯定,這條穿過煤礦的通道不是人工開采出來的。不過,這是不是自然的傑作又有什麽關系呢?晚飯時間到了,讓我們吃晚飯吧。”

漢斯準備好了一些食物。我幾乎什麽都沒有吃,只是喝下了分配給我的一點兒水。向導的水壺中還有半壺水,這就是供應我們三個人的全部儲存了。

吃完飯,我的兩個同伴躺進他們的旅行毯中,在睡眠中尋求解除疲勞的良方。但是,我卻無法入睡,數著慢慢過去的每一個小時直到第二天早上。

星期六,早上六點鐘,我們又開始出發。不到二十分鐘,我們來到一個很大的洞穴中。這時,我才不得不承認這不是人工挖掘的洞穴,否則洞頂一定會有支撐物,而目前支撐這個洞穴的似乎是一種神奇的平衡力。

這個洞穴寬約100英尺,高約150英尺。這裏的地面由於劇烈的地震,裂開了一個大口子。這個洞穴的形成,是在一種巨大的推動力作用下,將土層分開而形成的。我們是首次到達這裏的地球居民。

這個洞穴黑暗的煤層,紀錄著石炭紀的全部歷史,地質學家可以輕松地從中發現各個地質時期的顯著特征。由於上部巖層的壓力,這裏的煤床被細密的砂巖層和黏土層分隔開來。

在中生代之前,地球處於一種高熱和持續的潮濕狀態,因此生長著許多巨大的植物,但是由於地球被一個蒸汽層包圍著,所以陽光都被蒸汽層吸收了。

因此可以斷定,地球上的高溫不是來自太陽這個新生的熱源,或許當時太陽還不具備發光功能呢。那時,地球上根本不存在氣候變化,地球表面到處彌漫著一股熱流,無論是赤道還是兩極。那麽,這些熱量究竟來自哪裏呢?當然,無疑來自地球內部。

這種理論和裏登布洛克教授的理論正好相反,這種理論認為地球內部蘊藏著大量的熱能,人甚至可以從地球表面感受到它的作用。那時的植物由於缺乏陽光照射,既不開花,也沒有任何香味,然而它們的根卻深入古老而灼熱的地球內部,吸取著生命的能源。

那時樹很少,可是有很多草本植物,有無邊無際的草原、蕨類植物、石松和封印木,這些植物現在屬於稀有植物,可在當時卻非常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