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神使的聲音

用喇叭喊話這招,早在吳小清指揮攻城的時候,他就用過一次。

效果到底怎麽樣,他事後也跟俘虜們了解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還行,起碼能把人嚇唬住。

後來一路上帶著大家行軍的時候,這個大喇叭也一直被吳小清帶著,以他的經驗,在這個年代,這個喇叭的作用比一把*還管用。

中世紀時代戰爭最大的問題是什麽,就是不管是行軍還是戰爭狀態,信息都比較混亂,因為軍事制度還不完善,也沒有什麽民族主義的認同,一大群人在一起,基本上都是以熟人為單位,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團體,打仗是這樣,行軍更是這樣。這樣的小團體對吳小清這個外來者來說,自然是需要首先打破的,不然的話,他們就會組織起來,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給吳小清的計劃添麻煩。

吳小清親自接受管理這些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來的小團體隨即打散,每個人都按編號分餅吃,分餅時給每個管理的士兵一個口哨,大家按照哨聲來吃餅。

這是訓狗的方法,但其實用在人身上,也是一樣的,目的就是形成某種條件反射,所有人都會在聽到哨聲時,下意識想起服從。

到了行軍的過程中,哨聲相比起來就沒有那麽大的作用了,一個普通的口哨管理幾十個,幾百個人,在小範圍內,這也許還可以,但要需要管理延綿幾公裏的隊伍,就不太可行了。

所以吳小清當初就給行軍隊伍裏的許多馬車上,安裝了高音喇叭,一旦有需要對全軍下達的命令,包括停下,啟程,這些常規的命令,也有小心,集合這些基礎的軍事命令,都通過搜救隊從喇叭裏,發布語音命令。

這種辦法既簡單,又有效,關鍵還能增長他們作為神使的“威信”。

一開始,每次他們用喇叭喊話的時候,所有人都會好奇的圍著喇叭,似乎是想研究這麽小的喇叭,怎麽能發出這麽大的嗓門,說話的人卻又不知道在哪。

研究不出成果之後,所有人自然把這歸於神使的“神跡”。

到後來,不止是發布命令了,全軍的大小消息,全都通過這些喇叭來傳播,比如今天全體都要洗澡,今天全體都要吃藥,馬上要下雨大家準備好雨具……

一路上走過來,伊利斯人也幾乎習慣了被這些喇叭裏的聲音支配,有喇叭在,大家最起碼感覺神使是時刻跟他們在一起的,是關心和注意到他們的。很多伊利斯人的軍官也說,這些喇叭起到的效果,比他們原來使用的鞭子和棍棒竟要好的多。

吳小清他們離開的時候,順便也把所有的喇叭帶走了。

吳小清和搜救隊當時只是想徹底把宗教的因素從這個文明中剔除,減少他們對這個文明的影響。

但這也產生了另一個副作用,就是所有人對一路上過來的這種生活模式已經產生了依賴,現在驟然改變,許多人都沒辦法適應。

能不能聽到免費的天氣預報,吃到食物和藥品,這還是其次,最關鍵的是,沒有了喇叭裏的聲音,所有人精神世界都感覺空了一塊,這種被神拋棄了的感覺,是實實在在的難受。

最近這段時間,隨著糧食配給的進一步下降,許多人,不管是普通的平民,還是有武器盔甲的士兵,所有人都開始不自覺的開始參與到一項活動中來。

大概是因為閑的實在無聊,所有人現在都聚在一起,準備把他們共同聽過的,神使說過的,以及喇叭裏傳出來的話,每一句都記錄下來。

他們打算把這些記錄編成一本書,一本記錄神曾經真切的影響他們生活的書,以紀念神的偉大和光榮。

所有人都相信這樣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

也正是因為這項工作,才導致原來那些,跟吳小清他們直接打過交道的士兵們,直接受過吳小清他們指揮的士兵們,在這些活動中成了另一種形式的神甫。

這種自發的精神文明工作在進行中,也不可避免開始影響到了當前的政治形態。

可以說,吳小清他們曾經用過的喇叭,就是現在許多矛盾的源頭。

現在,它也成了解決矛盾的最佳工具。

……

猛獸的聲音出現的第一時間,塔林就拔出了他的刀劍。

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害怕,雖然那聲音在黑暗中,聽起來的確滲人,低沉而有穿透力的咆哮,說明對方具備一個碩大的身軀,而快速逼近的速度,又說明對方來勢不小。

一時間還不能分辨這些是什麽猛獸,有多少數量。

但對於一個處在饑荒中,身上又穿著全副盔甲的士兵們來說,來的哪怕是傳說中能噴火的惡龍,他們現在也是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