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狩獵指南(第3/36頁)

四、訓練

報名費相當不菲,這當然跟這項活動的特殊內容有關。前面已經說了,僅僅美女的成本便很高啊。看起來,俱樂部服務的對象,的確是有一定層次的。

小昭他們本職的收入並不高,但三人在外面都有兼職。小昭在與朝鮮人做農產品生意,胖子炒股票賺了不少錢,眼鏡則開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但就是這樣,看到俱樂部列出的費用單子,他們還是暗暗心驚。

可以說,能夠舍得下身家性命,花大價錢來搏這麽一次體驗的,其人也算得上是這個社會上特立獨行的精英人物了。

首先是進行嚴格的體檢,然後簽訂生死文書,再之後交納押金,購買保險。根據規則,如果客人在狩獵過程中發生意外,或射殺了超出規定數量的獵物,則押金不再退還。

出發前,客人們都接受了相關的培訓。比如,如何認知女人的危險性,如何使用地形圖,如何通過氣味識別獵物,等等。

參加本輪狩獵活動的一共有二十四個人,來自各地,其中也有台港澳地區的客人。海外來賓則是一位美國人和一位日本人。

訓練時眾人都戴著面罩,光看外表,活脫脫便是一群恐怖分子。這一點,大家也都能夠理解。畢竟,過幾天離開俱樂部,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體面人物,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臉。

不管怎麽說,這樣一副打扮,卻仿佛使大家更具備了男人的氣質。

但客人們到底都是些什麽樣的人呢?他們又都是出於什麽樣的心理來到這裏的呢?這仍然引起了小昭的好奇。

教官便是那位負責接待的少女,現在換上了迷彩服,紮著武裝帶,一副英姿颯爽、性感迷人的樣子,卻有一種把男人玩弄於股掌間的老到。這樣一種仿佛是與男人暗中較勁抗衡的微妙感覺,本身便足已使大家對狩獵充滿期待和遐想。

客人們領取了必需的裝備,包括水、幹糧、頭盔、防彈衣、紅外夜視儀、GPS、報警裝置、信號槍、急救包、睡袋、手電、防水火柴、指南針、鋸條、繩索等,當然,還有槍支彈藥。整個感覺,就像是特種兵進行野外生存訓練。

“女人是一種特別的野獸,不這樣全副武裝,是對付不了的。”美少女教官正色道。

武器是一種特制的獵槍,是用國產某式突擊步槍改造的,可以使用兩種子彈。

一種是麻醉彈,數量每人三十粒。另一種是真正的子彈,每人配發十粒。

另外,每個人還得到了一把日式軍刀。

握住冰冷的槍杆和刀柄,小昭真切地覺得,一種新鮮的生命,正在自己的身體深處潛滋暗長。他耳畔不禁又回響起了歌廳小姐的話語:“是啊,去過的都說是人生中最最刺激的。不妨去試一試吧,或許,可以找回你作為男人的那樣一種生命呢。”

客人不過瞬間的走神,也被教官看在了眼裏。她神情嚴肅地叮囑道:“一定要愛護和使用好武器,這是你們的生命,也是女人們的生命。”

她又補充說:“另外,實彈是寶貴的,不到萬不得已,不得隨便使用。”

“是!”男人們像小學生一樣回答。

眾人在市郊的一座小山上進行了實地射擊和越野訓練。大學軍訓時小昭他們也都練習過這一套。實彈打靶,小昭打了八環,眼鏡九環,只有胖子差一些,僅有五環。

大家打趣道:“這下你可要小心了啊。”胖子陰沉著臉。

最後,是分發一種紅色的藥丸。

“不是被俘時自殺用的毒藥,而是一種迅速恢復體力和欲望的基因合成藥物,比鹿鞭的作用強百倍。狩獵成績好的人,十分用得著。”

年輕女教官的話音還沒落地,男人們都浪蕩地放聲大笑了。不過,因為心情略帶緊張,笑得都不免有些做作。

五、參觀

出發前的一天,按照訓練的環節,是去看樣本,也就是正面考察即將要去獵狩的對象。

“先看一看比較好,可以有個心理準備。以前,我們沒有安排這個環節,結果有人一上島便尿了褲子。”教官說。

大巴再次把客人們帶到郊區。在山腳下,佇立著一排白色的歐式房屋,如果不作說明的話,根本不知道這便是基因工程公司的廠房,還以為是大款的別墅呢。

客人們先是被帶到一間大會議室裏,由據說是美國歸來的一位博士,介紹獵物的生產流程。作這樣的安排,完全是為了進一步打消個別人對捕獵的負罪感。

博士是一位消瘦的矮個子,三十多歲,帶著一副昏睡般的表情說:“我們所做的這份工作,不用說比科幻小說,就是比起現實主義文學來,也一點不新鮮。出售和制造生命的歷史,始於傳統上稱為啟蒙運動的那個時期,早至十六和十七世紀,西方國家就出現了這樣的先進思想。代表人物有伽利略、牛頓、開普勒、笛卡爾和洛克等人。他們徹底改變了我們看待自然和看待自己的方式,他們促成了生物不過是復雜機器這樣一種看法的形成。地球上最神奇的產物──人體,沒有逃脫這場觀念上的革命。簡而言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人不過是一種直立行走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