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 (未來三部曲3)(第3/5頁)

“芮妮,可以跟我出去走走嗎?”她想,“真正地出去走走。”

“接入飛行器反饋,芮妮,我們要起飛了。”媽媽對我說。

接入以後,大量湧入意識的數據讓我震驚。我連上維護飛行器的鏡頭和麥克風,它們將聲光信號轉換成我熟悉的信號模式;我還連接了高度計、陀螺儀和加速計,它們帶來的陌生感覺我從沒體驗過。

鏡頭顯示我們已經起飛,數據中心就在下方,是白色冰原上的一個黑色方塊。那是我們的家園,宇宙中所有世界的硬件基礎。數據中心的墻壁有蜂窩狀孔洞,冷空氣可以流入,給層層排布的高溫矽和碳降低溫度,其中高速流動的大量電子形成了我和其他3000億人類的意識。

繼續爬升,一簇簇更小的方塊映入眼簾,這些是朗伊爾城[1]的自動化工廠。隨後阿德泛峽灣的海水和浮冰出現在眼前,數據中心的龐大體積令漂浮的冰塊都相形見絀,可是跟峽灣一比,它又是那麽渺小。

移動的感覺讓我頭暈,做一名以肉體形式存在的古人就是這種感覺?抵抗著把你拉向大地的重力的無形束縛?好像受到很大限制。

不過同時也很有趣。

我問媽媽如何才能在頭腦裏快速計算以保持飛行器的平衡。結果,在重力場穩定旋翼飛行器的動態反饋計算,復雜得連擅長數學的我都根本無法理解。

“噢,我靠的是直覺。”媽媽在心裏說,接著她笑起來,“你在數字環境生長,從沒試過站起來保持平衡,是不是?來,你控制一會兒,感受一下飛行。”

實際操作比我想的容易,屬於我的某個算法開始接管,以前我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雖然粗糙但有效果,我感受到如何移動重心和平衡沖動。

“瞧瞧,畢竟是我的女兒。”媽媽說。

在真實世界飛行的感覺好極了,在虛擬的n維空間裏漫遊根本無法與之比擬。

爸爸的思緒打斷了我們的笑聲,他沒有跟我們在一起,只是使用通話系統跟我們聯絡。“索菲婭,我收到你留下的信息。你在幹什麽?”

“抱歉,雨果。能原諒我嗎?我也許以後再也見不到她了,所以盡我所能地想讓她理解。”

“她以前從沒進入飛行器,這太魯莽——”

“出來之前我檢查了電池,我保證特別注意電量使用情況,”媽媽看了我一眼,“不會讓她有危險的。”

“如果他們知道少了一架維護飛行器,會出去追你們的。”

“我申請了一架輪休的維護飛行器,也得到了批準,”媽媽笑著回答,“將死的女人提出最後的願望,他們是不會拒絕的。”

通話器陷入沉默,過了一會兒爸爸的聲音又傳出來:“為什麽我就是沒法拒絕你呢?你們要出去多久?她會想念學校嗎?”

“旅途也許很長,不過我覺得值得。你會和她永遠在一起。在我所剩的時間裏,我只想跟她共同度過一段。”

“保重,索菲婭。愛你,芮妮。”

“我也愛你,爸爸。”

化身為一架飛行器的經歷很少有人體會過,因為飛行器的數量本來就很少,而且節約能源是人類最高職責,更何況一架維護飛行器飛行一天所用的能量足夠數據中心運行一個小時。

所以,只有維護維修機器人的操作者才有機會定期成為飛行器的一部分,而且生長於數字環境的絕大部分新人類很少承擔這類工作。我以前從不覺得化身實體多麽有趣,可是有了這番經歷之後,我覺得有趣極了。肯定是媽媽遺傳給我的某些古人類特質讓我得心應手。

我們飛越海洋,然後是歐洲原始的森林,遍布高聳的橡樹、松樹和雲杉,其間間或點綴著開闊的草原和成群的動物。媽媽指著動物告訴我,它們是歐洲野牛、歐洲野馬和麋鹿。“五百年前,”媽媽用思維對我說,“這裏還都是農場,生長著人類依賴的共生植物克隆體。所有的基礎設施,整個星球的資源僅僅維持幾十億人口的生存。”

我難以置信地看著媽媽。

“看見遠處有馴鹿生活的山巒沒有?那裏原來是莫斯科,被河流沖毀、被泥沙埋葬前曾是一座偉大的城市。

“有一位奇點降臨前很久就過世的古代詩人奧登,我記得他寫過一首《羅馬陷落》。”

她跟我分享詩中的意象:成群的馴鹿、金色的原野、空蕩的城市、雨水,從來都是雨水愛撫著世界被拋棄的外殼。

“很美,對不對?”

我享受當下的時候又覺得不應該如此,畢竟媽媽最後還是要離開,我也還得為此生氣。難道是因為喜愛飛行和感受真實世界她才想要離開?

我看著下方經過的世界,本以為僅有三維的世界會非常平淡無趣。其實不然,這裏的色彩比我曾經見過的一切都更鮮明,真實世界有一種隨意自然的美感,讓人難以想象。不過此次親見之後,我也許可以和爸爸一起,以數學的形式重現,毫無差別地復制真實世界。我跟媽媽分享了這個想法。